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 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毒蛇。②铎(duó):铃铛。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寒犹   

②冻风   

娟然如拭   

④有僧 袍来迎   

冠长喙   

⑥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

大道

B.山峦 晴雪所洗

有源头活水来

C. 暮,皆宿

九十

D.游人 未盛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

【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C.

【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

【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文阅读—《桃 花 源 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
③便向路④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下面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景公使烛邹主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主鸟:主管养鸟。②弋:此处指射鸟。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景公弋()
②而之()
使诸侯闻之()
④以吾君鸟而轻士()
下列句中与“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中“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是必得躬历山川 (《治水必躬亲》)
B.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你认为选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灌园以就食()
(2)孝基使管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富人之子“□□”的表现和“□□”的态度,使张孝基放心地把他父亲的财产还给他。(用原文词语回答)
对张孝基的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情义 B.相信人 C.知人善任 D.有恻隐之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
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 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息,止。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公之()(2)下房不()
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修路径直通向山,安放栏杆保护他们,又有什么担忧呢?
B.修路让他们通过,设计栏杆护住山,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C.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D.开辟一条通人的小路,建设护人的栅栏,又有什么担忧的呢?

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是相同的,即。(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