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洗气装置 |
|
|
|
(1)写出图B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来除去,则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 端口(填“①”或“②”)通入,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欲用 溶液制备氧气,并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 溶液和 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如图1)最合适的是_____(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用 制取氧气时,也可用铂丝代替 作催化剂。如图2中甲装置可通过铂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制备过程中体系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时应将铂丝抽离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停止。
(3)用图2中乙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
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3)小亮同学由实验2联想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 溶于水)
Ⅰ.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为了验证 和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 。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名称)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有B和 。
(4)某同学选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组合的优点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3是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观察到 (选填“a”“b”“c”)处的磷先燃烧。
(4)指出图4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
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
OH﹣ |
Cl﹣ |
SO42﹣ |
CO32﹣ |
|
|
H+ |
溶、挥 |
溶 |
溶、挥 |
|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
Ca2+ |
微 |
溶 |
微 |
不 |
|
Ba2+ |
溶 |
溶 |
不 |
不 |
|
Mg2+ |
不 |
溶 |
溶 |
微 |
探究过程:
Ⅰ.探究一:这包粗盐中可能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
现用实验验证这种假设: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无 ;另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 。
Ⅱ.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ag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
④将③中所得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称量得到bg纯净固体M;
⑤向③中所得滤液逐滴滴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后,移入蒸发皿蒸发,称量得到cg纯净固体N。
(1)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是 ;它在步骤②和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 。
(2)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 ;目的是 。
(3)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