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漂荡(顺、随)       B.一百许里(多)

C.横柯上蔽(遮蔽)           D.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                若为佣耕

B.负势竞上                负者歌于途

C.水皆缥碧                陈守令皆不在

D.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封书信,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的所见所感,又是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出水的清澈,突出“异水”的静态美。

D.“夹岸高山……互相轩邈”,采用比喻手法,把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写出了山势的“奇”。

(4)翻译下面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为:
下列各组中加横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鱼而取熊掌者也屋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者同舍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乎惧其不
D.万钟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1分)

人物
言或行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
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翻译下列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泽》)
【注释】
①南顿:占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豚(tún):小猪。
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
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持去去:离开 B.顾见空桑中有土顾:回头看
C.因植种因:于是,就 D.谢以一豚谢:道歉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念近中无此禅院()(2)碧瓦飞甍()
(3)惟危楼一座()(4)裁如星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数年恒不一见尘气莽莽然 B.始悟为山市项为之强
C.见宫殿数十所层层指数 D.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所写的内容。

文言文知识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然开朗 ()屋舍然()陌交通()
黄发垂()然自乐()男女衣()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具”通“俱”,完全;详尽。)
(2)渔人甚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3)复行,欲穷其林。(前,形容词用作状语,向前)
(4)中往来种作。(其,代词,那)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初极狭,通人。(仅)
(3)闻之,欣然往。(计划)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色的头发)
.写出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今义:
.走进作者。
(1)《桃花源记》作者,是我国(朝代)时期的著名诗人。
(2)本文虚构了一个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成语出自这篇课文,用它来比喻
(4)本文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记叙渔人的所历、所见和所闻,写得亦真亦幻,似有若无,虚实相间,令人心驰神往。
.理解积累
(1)写桃源中环境美异的句子是:
(2)写桃源人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3)写桃花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4)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
(5)写桃源不易被人发现的句子是:
(6)写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缤纷()便还家()
来问讯()处处之()
桑竹之()不出焉()
便向路()欲其林()
.文章开头对桃花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着重写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渔人为桃花源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渔人出桃花源后,“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