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中国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生产技术难关,将迎来中国圆珠笔国产化的新时代。因此,我们不得不说说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圆珠笔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大众书写工具,如今在世界上应用极广。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约夫•比罗于1938年发明的。由于编辑职业的缘故,比罗对旧式墨水笔的弊端熟记于心,再加上速干墨水的出现,让他萌生了一个新创意,那就是在自来水笔胆管里装上这种特殊的墨水,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迅速干燥了。比罗的兄弟是一位化学家,他帮助比罗解决了圆珠笔墨水的最佳黏稠度问题。比罗由此制作出了第一支名为“油溶笔”的圆珠笔。1938年6月15日,比罗兄弟俩在英国申请了圆珠笔专利。之后,他们对圆珠笔进行多次改进,并先后向多个国家递交专利中请。比罗发明的圆珠笔具备了现代圆珠笔的雏形: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借助滚珠的转动把墨水书写在纸张上。

    比罗发明的圆珠笔改进了自来水笔的吸管,并把笔尖改成小圆珠。小圆珠﹣﹣“书写点”直径为0.5﹣1.0毫米。由于小圆珠能够任意转动,因此才得以把墨水均匀平滑地书写在纸面上。为了造应圆珠笔“书写点”的变革,比罗把笔芯设计成螺旋状,从而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墨水的流量。

    那么,圆珠笔的“书写点”是如何工作的呢?原来,人们在用圆珠笔书写时,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笔芯内的油墨便会流向笔头的球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书写时由于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从而形成清晰、鲜艳、整洁的字迹。

    由于圆珠笔的“书写点”在书写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笔头的球珠需要用坚硬耐磨的材料制成。最初推向市场的圆珠笔是十分昂贵的,这是因为作为书写点的球珠成本很高。当时的球珠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具有很好的耐压耐磨性能。后来,碳化钨成为制造球珠的常用材料。碳化钨硬度与金刚石相近,化学性质稳定。用碳化钨制成的球珠具有更长的寿命,书写起来也更加流畅。

    圆珠笔的笔头包括球座体和球珠两个主要部件,其中的球座体被誉为圆珠笔笔头上的“皇冠”。长期以来,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因无法生产,一直依赖进口,每年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球座体的钢材。

    球座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与球珠相扣的连接体,而是具有精妙结构的功能体。在球座体的内部设置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沟槽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其苛刻,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笔尖需要的开口口径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与球珠、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看来,要生产高品质的球座体,不仅需要趕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易切削的不锈钢原材料。

    2011年,科技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笔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该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即圆珠笔墨水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线材及其装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及笔头与墨水匹配等瓶颈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圆珠笔笔头球座体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其工艺技术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届时,中国的圆珠笔将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摘自网络,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世界上第一支初具现代圆珠笔雏形的“油溶笔”是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它是匈牙利人约瑟夫•比罗发明的。

B.最初圆珠笔价格昂贵是因为它的笔头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现在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碳化钨制成的球珠。

C.用圆珠笔进行书写时,分布在笔芯内的油墨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便会流向笔头的珠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再由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

D.2011年,科技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笔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圆珠笔笔头的球珠。

B.这篇说明文除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兼用了记叙、描写、议论。

C.文中两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一处具体地说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诞生的时间;第二处准确地说明了圆珠笔笔头的球状体的沟槽误差极小。

D.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了中国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生产技术。

(3)下列对圆珠笔“笔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珠笔的笔头包括球座体和球珠两个主要部件,其中的球座体被誉为圆珠笔笔头上的“皇冠”。

B.圆珠笔笔头的球座体结构精妙。在球座体的内部设置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沟槽加工工艺要求极其苛刻

C.“书写点”为一个直径为0.5﹣1.0毫米的圆珠,它可任意转动,书写时由于它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

D.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中国都无法生产。近日,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发出圆珠笔笔头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
通读全文,概括“我”所钟爱的夕阳有哪些特点。
阅读第④段,简要概括“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原因。
请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②而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写出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
“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语段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
“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后面的题。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出作者在本文中最主要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

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4分,不少于50个字)


















































50






























阅读《水乡的日子》完成后面的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⑴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⑵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⑶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得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⑷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⑸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⑹ ①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②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③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④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⑤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⑥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⑦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⑧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⑺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文章(3)、(4)小节,不仅写了大人孩子,还写了祖父以及踮着小脚的奶奶,他们共同构成了水乡的优美风情画,但作者对他们的写作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试简要分析。
大人孩子:侧重表现水乡人劳动收获的快乐。
祖父:侧重表现
踮脚的奶奶:侧重表现
试用∥给文中第 ⑹小节划分层次(划一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请多角度赏析第(5)小节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文中第⑺小节划线句“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阅读全文,仔细揣摩作者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怀。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文/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 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B.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
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要求:①品读结尾语句,结合上文展开想象;②6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