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手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扁也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至于负者歌于途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诚不可与争锋

帝感其诚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

此殆天桥所以资将军

D.此悉贞良先节之臣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男女衣,悉如外人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诸葛亮上表的目的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公平、勤政爱民。

B. 邹忌从生活小事人手,设喻说理,讽谏艺术高超,效果良好;诸葛亮辞情恳切,情感深沉,感人肺腑。

C.甲文总结上文得出结论的句子是: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乙文①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以增强后主的使命感,可谓语重心长。

D.甲文运用了排比手法,行文富含理趣;乙文则回顾过去,追忆先帝,用情极深。甲文令人深思,乙文让人泪落。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小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也() (2)知然后能自强也()
(3)学半() (4)虽有道()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每句划一处)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
(2)知 困 然 后 能自 强 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者。
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几死者数矣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
其租入②乡邻之生
而献焉④往往而死者相
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专利三世矣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余闻愈悲
C.故为说野语有
D.告之帝苛政猛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1分)
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盖 竹 柏 影 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对于我们面对人生挫折有何启示?(4分)


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一处即可)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十余岁阅(2)不可得竟
(3)不更乎颠(4)知其一但
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文中讲到了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理由是;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2分)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缕]丝线③[纩(kuàng)]丝绵④[芥子许腊]芥菜子大小的腊
⑤[原]探究
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放在指甲上、、系在丝线上。
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作者对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