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     ②[缕]丝线     ③[纩(kuàng)]丝绵    ④[芥子许腊]芥菜子大小的腊  
⑤[原]探究
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    、放在指甲上、    、系在丝线上。                                                                          
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          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作者对          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之( )(3)戎不动(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趣。 B.何不试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D.观正浓

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加点词语
①天帝使我长百兽 ②以为狐也
③故与之行 ④兽见之皆
与“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的一类人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五百里哉()(2)长跪而之()
(3)秦王色 ()(4)休降于天()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C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是 ,“风骚”原指《》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的是
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词的上阕“望”字所及的内容是从“ ”到“ ”;下阕“惜”是 的意思,它所及的内容是 。在上下两阕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是 。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