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 ①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 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④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念无与为乐者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 比出郭
④以不时至, 去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 者 |
曩 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
B.相与步 于中庭 |
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岳阳楼记》) |
C. 以书邀余入山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D.从参寥策杖并湖 而行 |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下列句中的“以”与“权以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皆以美于徐公 |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善其计善: ②固辞不受固:
③大破之破: ④权遂舍之舍: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卫鞅取信于民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1)诣太守 (2)会天大雨
(3)辄予五十金 (4)民怪之
1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恐民之不信已悍吏之来吾乡 | B.以明不欺扶苏以数谏故 |
C.刑其傅公子虔视其缶 | D.怯于私斗苛政猛于虎 |
翻译句子。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傍花村寻梅记【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① 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②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③,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④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一带比列()(2)作竟日欢()
(3)负势竞上()(4)又何间焉()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啮人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岿然独存焉吴广以为然 |
C.而桥始传日出而林霏开 |
D.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