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各题

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 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 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欢喜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 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哩,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⑯爸身上暖呼呼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②  →③  →④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

(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自然段。

(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小说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5<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J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3分)
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说明文的语言讲求准确,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改为: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原文中有“将为”二字,未成现实。)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原文未提“我国”二字)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原文说明对象是“智能建材”,而此句说明对象已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1期,有删改)
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句中“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句中“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有人这样评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头从阿根廷出版社出版“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做?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个鸡蛋的温暖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庭让同学们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旁边做修鞋匠。
别的孩子要么是这个城市中有钱人家的孩子,要么是父母有权有势的。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母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重点中学。
从来的那天他就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别的孩子穿名牌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元。有人笑话他的破书包,他曾经哭过,可他没告诉过父母,因为怕父母伤心难过,因为这个书包还是妈妈狠下心给他买的。
对他最好的就是吴老师,吴老师总是鼓励他,笑眯眯地看着他,吴老师长得年轻又漂亮,好多孩子都喜欢她。
圣诞节到了,所有孩子都给老师买了平安果,都是在那个最大的超市买来的。有包蛇果的,有包脐橙的,还有包苹果的,一个平安果便宜的要十元,贵的要几十元。他没有钱,他也不想向父母要钱,于是他煮了一个鸡蛋送给吴老师。
他小心翼翼地拿着那个鸡蛋,用一张好看的纸包上,同学们问他,你包的什么?怎么这么小这么难看?他说,鸡蛋,送给吴老师的。
所有人都哈哈地笑着,他自卑地低下头,他想,送给老师,老师会不会也笑话他?想不到吴老师不但没有笑话他,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同学们,这是吴老师收到的最与众不同的礼物,这说明这个同学很有创意,其实不必给老师买什么平安果,有这份心老师就很高兴很激动了。”
他哭了,觉得老师对他真好,他总以为自己是穷人的孩子会受到歧视,总以为自己没有尊严,但老师给了他极大的努力,老师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家很穷,她是个穷孩子。有一天,她的母亲带着她去给校长送礼,想让这个孩子转到中心小学来,她的母亲把家里的唯一一只老母鸡送给了校长,那时的校长是村主任的儿子。她和母亲说明了来意,并且把那只老母鸡送给了校长,校长说,谁要这破东西?我们早吃腻了,连小柴鸡都不爱吃了。
那句话刺伤了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她们没有去成中心小学,小女孩还在村子里上小学,但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发奋努力,年年考第一,最后,她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一中。后来,她又考上师范,在一所小学里教书。
孩子们听完那个故事都很感动,吴老师说,那个女孩儿就是我。
他听了,眼里已经有了泪水,没有想到,老师也是穷苦孩子出身,老师也给人送过礼,而且被拒绝了!相比而言,他多幸福啊!
老师说,同学们,大家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这个鸡蛋是不是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大家都鼓起了掌,而他趴在桌子上,哭了。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他自卑并且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你认为吴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选文第八、九段中从叙述顺序上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何作用?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个鸡蛋,用一张好看的红纸包上。
(2)他自卑地低下头,他想,送给老师,老师会不会也笑话他?
文章结尾写到“大家都鼓起了掌,而他趴在桌子上,哭了” ,请你揣摩他此时的心里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4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这篇短文的论点是: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和.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用的事实论据。
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
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