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 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 大众(帅:元帅)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3)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3)猛浪若奔(4)望峰息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义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腰橐(tuó):扫,清理。腰橐,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既走,则又从之(2)犬始奔去(3)返客疾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今亡亦死(2)以数谏故(3)楚人怜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躬耕于南阳 (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4)斟酌损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②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③。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④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注释]①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②具:准备
③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④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庶竭驽钝()(4)以彰其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吾哀王孙而进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酬以千金 |
C.受任于败军之际信钓于城下 |
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人多厌之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属于表文,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读甲文,说说下列句子分别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样的情感。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甲】文中的诸葛亮和【乙】文中的韩信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种品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