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春去秋来,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昼去夜来……这些都是自然和生物的节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古人根据太阳一天的运动而调节的作息习惯。
“昼夜节律通俗地说就是生物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徐璎介绍,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都有一架钟。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科学家们的发现再次告诉我们,遵循生物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徐璎表示,生物钟宛如乐队的乐谱,乐谱通畅优美,人的认知能力、各个系统才能更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党”“夜猫族”“晚睡星人”等群体越来越多,生物钟紊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项针对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18年中国的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90后的睡眠均值为66.26(满分为100),普遍睡眠不佳,能保持早睡早起的只占17.5%,接近1/3的人上午9点后起床。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缺乏优质睡眠会导致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科学的睡眠关乎每个人健康。
晚上11时至清晨6时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凌晨3时以前的睡眠是深度睡眠集中的时间段,很多机体重大生理功能,诸如生长激素的分泌、免疫因子的形成,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的,3﹣4时以后,深度睡眠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深度睡眠。所以,晚上的正常睡眠和白天的补充睡眠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健康,我们应抓住黄金7小时,遵循昼夜节律,按时上床睡觉。
(选自《新华网》)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循昼夜节律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晚上的正常睡眠与白天的补充睡眠是完全不一样的,睡眠要讲究科学性。
B.“90后”的睡眠普遍不佳,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只有少部分,接近三分之一的“90后”上午起床时间较晚。
C.凌晨3时前是深度睡眠集中的时间段,很多机体重大生理功能都在睡眠的黄金时间段完成,我们应按时睡觉。
D.文章由“自然和生物的节律”现象引出说明对象“昼夜节律”,第3段用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了“90后”的睡眠现状。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枯瘠(jǐ)袅娜(niǎo)坦荡如砥(chí)好高骛远(wù) |
B.宽宥(yòu)踉跄(liàng)强聒不舍(qiǎng)忍俊不禁(jīn) |
C.奇崛(qū)和睦(mù)不屑置辩(xuè)面面相觑(qù) |
D.伶仃(líng)充塞(sāi)迥然不同(jiǒng)不省人事(shěng)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语文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
C.只要课前做好预习,对课程的内容、难点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听课。 |
D.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王老师的到家来访,他很感激,恭恭敬敬地送上了一杯茶。 |
B.科学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泰斗之中少年聪慧、早早成名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少不出众、大器晚成的例子也不少见。 |
C.正值清风送爽时,那乐声穿水而来,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
D.刘明同学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能夸夸其谈,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
B.《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本文赞美了印度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向我们展示了异国他乡的文化风情。 |
C.《猫》一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课文篇末“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
D.《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变幻多恣疲惫不堪养精蓄锐迫不急待 |
B.浑身解数精疲力竭念念有辞孜孜不惓 |
C.低回婉转语无伦次头晕眼花略胜一筹 |
D.精打细算腰酸背痛进退维谷相得宜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