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景泰 间, 吉安刘公宣 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 昼夜读书 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右备容   

②同舍生皆 绮绣   

③师惊   

启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衾拥覆/ 语使

B.久而 和/ 公也

C.当余 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

D.足肤皲裂 不知/ 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儿,则少加夏楚
②我何见汝父
③鸡鸣卧焉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少,年八岁②门下生共禁,
③见而欲之④留宫门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阅读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势竞上()鸢飞天者()
望峰心()经纶世务者()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读《童趣》,完成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昂首之,项之为强予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徐喷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丛草为林
C.余于土凹凸处饮食百物皆倍穹
D.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为:
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

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想到好的句子。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丞相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使侄录之(让、叫)
C.讥笑之(都、全)
D.致忘之(剩余)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