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尾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固定不变,使其中的一个力增大,则()
A.合力F一定增大 |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
C.合力F可能增大 | D.合力F可能减小 |
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的速度可能不变 |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 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 cm,由此可知( )
A.此人的心率约为60次/分 |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 |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 s |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80 s |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
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假设乌龟和兔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
B.乌龟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
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 |
D.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