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 汤沃灌
② 缀公卿之后
③莫逾自 厌
④ 迨年事蹉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 之从师也 |
乃记 之而去 |
B.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 |
其翼 若垂天之云 |
C.王生好学 而不得其法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以昭炯戒 |
可 以为师矣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悬挂) | B.以目承牵挺(盯着看) |
C.及半,小奚仆(摔倒) | D.速进,则阖(关门)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天下之以躁急自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B.南面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愠 |
C.学射于飞卫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汝得之矣没当余之从师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遣,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值岁荒,人相食()(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顾之()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遂用猖蹶()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遇之()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恨:A.遗憾,后悔 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曰:“已去。”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天下缟素(2)长跪而谢之 (3)寡人谕矣 (4)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大易小,甚善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