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 汤沃灌
② 缀公卿之后
③莫逾自 厌
④ 迨年事蹉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 之从师也 |
乃记 之而去 |
B.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 |
其翼 若垂天之云 |
C.王生好学 而不得其法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以昭炯戒 |
可 以为师矣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威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①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②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微辞③,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④,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圆釭⑤,何如?”邹忌曰:“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
(节选自《新序》,有删改)
【注】①象政:象征政事。②稷下先生:稷下学官里的学者,淳于髡(kūn)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以辩才闻名。③微辞:委婉而隐含讽喻的言辞。④倨:傲慢。⑤方内而圆釭:方榫头插不进圆轴孔。内,通“枘(ruì)”,榫头。釭(gāng),车轴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威王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
|
B.乃相与俱往见邹忌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
C.淳于髡之徒礼据 |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
D.淳于髡等辞屈而去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B.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C.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D.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淳于髡等对邹忌前后态度的变化,从侧面突出了邹忌 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欲穷其林
③鸡犬相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缘溪行→ →至山前→ →游桃花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②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③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④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中牟:战国时赵国邑名。②鄙人:乡野之人。③周威公:战国时西周国君。④百舍:古代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苦耕稼之劳
②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2)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两处)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4)读这段文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性行淑均 均: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悉以咨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用自己的话谈谈,选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刘禅怎样治理国家。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①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②冀蒙福祜。”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③每示存异方之教④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瘳(chōu):瘸愈。②度人入道:佛教语。意思是度人出家奉佛。③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④异方之教:这里指佛教。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神弗福也 |
何福可求 |
|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常恐为理体之弊 |
|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若行善无效 |
|
D.国恒亡 |
国之大事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
(4)请概括乙文的主要事件。
(5)甲、乙两文谈及的问题相同,都是针对 问题。诸葛亮与长孙皇后的情感也相同,两文都表达了他们的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