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 ·

(详尽)

B.连月不 ·

(天气放晴)

C.则有去 · 怀乡

(国家)

D.至若春和 ·

(日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 · 大观也

行道 · 人弗受

B. · 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 ·

C.感极 · 悲者矣

狼亦黠矣, · 顷刻两毙

D. · 必曰

· 真无马邪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C.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D.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解释划线字:(4分)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
(3)但当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君乎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释】没人:会潜水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与水居也()⑵则壮()⑶北方之勇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未有不溺者也。
从上面文段中,你获得什么启示,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不敢稍约()(2)慕圣贤之道()
(3)四僵劲不能动()(4)白玉之环()
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饮酒(2)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一斗为率(把、用) B.击不中(助词,相当于“的”)
C.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留(在)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还家( ) (4)不足外人道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