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 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 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 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淋湿,浇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人有 一木者 |
馈: |
②木小不 也 |
堪: |
③为 生炭满炉 |
余: |
④ 尽湿之 |
乃: |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古文玩味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9—23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①),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②),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人皆吊之()
(3)居一年,胡人大入塞()(4)父子相保()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缘溪行:(2)芳草鲜美:(3)便要还家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堪其忧(4)不逾矩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出二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2)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肉食者鄙()②小惠未徧()
③一鼓作气()④望其旗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肉食者谋之②公与之乘①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②在曹刿看来,作战要取得胜利首要条件是,长勺之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鲁庄公司各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列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虽有佳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学学半() (4)然后能自强也()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