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公少有大志 |
少时,一狼径去 |
B.汝但出外留客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C.与母湛氏同居 |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D.吾自为计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②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阅读下面古文片断,完成后面小题。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⑥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注]: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向:以前。⑦服:认罪。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黄 门 服 首 左 右 莫 不 惊 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用文中原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去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6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任意东西()②争高直指()
③鸢飞戾天者()④窥谷忘反()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请你根据自己的语文积累,给这篇古文写一段“解题”文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写下的《朝发白帝城》。《与朱元思书》中哪两句话与划线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1)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在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中描写了琅琊山醉翁亭的秀美景色,请你根据《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富春江景色特征,以“琅琊山蔚然深秀”为上联,写出下句组成一副对联。
上联:琅 琊 山 蔚 然 深 秀
下联:
(2)请说说《与朱元思书》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放在文章原处不是很适合,应该放在最后。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加点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拟
(2)项为之强强:
(3)盖一癞蛤蟆也盖:
(4)明察秋毫明:
(5)以土砾凸者为丘丘: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所向昂首观之 | 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 D.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人不知而不愠 |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
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
句子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6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犹 未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选自《隆中对》)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选自《出师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本布衣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④深入不毛不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B.故以怪之矣。 |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联系两段文字来看,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
【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的人。
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