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访”的地点、人物及事件结果。
B.第一联“犬吠水声中”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
C.第二联写树丛深处有麋鹿出没,中午也没听见道士敲钟声音。
D.第三联写道士居所环境,野竹、青气、飞瀑、碧峰共成奇境。
(2)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诗体,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B.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树深”对“溪午”,“青霭”对“碧峰”。
C.“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
D.全诗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勾勒出“道士”的生活境界。
古诗文阅读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鹧鸪天·桂花》的作者李清照,号 ,本词从题材上分应属于 词(诗),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层层言说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从侧面烘托桂花之美。
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前两句,“追”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 的心境
“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古诗词赏析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是 ,“雪”是。下阕的表达方式有 。
“山”、“原”,这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是以 写 的手法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