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 2;③NaCl、CaCl 2和Na 2CO 3;④NaCl和Na 2CO 3。
小明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成立 |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
有气泡产生 |
实验室常用如图的一些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 (填序号)为发生装置;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CO 2应选用 (填序号)装置,理由是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 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A.NaOH溶液、Na 2CO 3溶液、稀盐酸
B.Na 2CO 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 2CO 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多"、"减少"、"不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既能制取氧气,也能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4)实验室里通常用MnO 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同时生成MnCl 2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用F装置收集氯气(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气体应从 (填"a"或"b") 端管口通入。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你应选择 装置组合(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
(3)某同学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气体,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他想知道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检验方法是 。
A.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看是否熄灭
(4)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氢气。他应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F装置的 端相连(填"a"或"b"),请你分析能用F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 。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种用途
(2)D的化学式 ;B的俗名是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