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  

(2)用B装置来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3)实验室用C装置来收集CO2,其中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4)用D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时,玻璃棒的下端要斜靠在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③结论:水由  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  

②图2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利用装置  (填装置序号)收集。

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2)a点的溶质为  ,b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Na2CO3和 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  

CaH2(氢化钙)是野外作业常用的生氢剂。某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如图装置制备CaH2.(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①在加热条件下,Ca与H2反应生成CaH2

②Ca、CaH2都易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2)实验步骤: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后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此后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注:多余气体的处理不在本实验步骤中体现)。

①加热一段时间;

②在D出口处收集气体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A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制备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取出试管中的少量固体加入水,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认为得到的固体全部是CaH 2.小组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通常是先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中,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过程中拟通过调节双氧水加入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改为  ;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已知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上述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

(4)若将氨气溶于水制备氨水,不能将通氨气的导管直接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应在导管的前沿倒接一个漏斗,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