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利用装置 (填装置序号)收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 2O 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①铁粉为黑色;常温下,Fe、Fe 3O 4可被磁铁吸引;
②PbCl 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 2+CO+H 2O═Pd↓+CO 2+2HCl;
③Fe 3O 4与硫酸反应:Fe 3O 4+4H 2SO 4═FeSO 4+Fe 2(SO 4) 3+4H 2O。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 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部分吸引。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 → →
→ 。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 2,磁铁上的黑色固体可能是Fe、Fe 3O 4。
【提出猜想】磁铁上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一:Fe
猜想二:Fe 3O 4
猜想三:Fe和Fe 3O 4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定性实验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
猜想 成立 |
定量实验 |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加入5.6g黑色固体,充分反应后称量溶液的质量 |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g。 |
猜想一成立 |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和探究结果C与Fe 2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 (填序号)处炭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 2,发现干石蕊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H 2O 2溶液和MnO 2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 2,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