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于试管中, |
|
你的猜想正确 |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
道?
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B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
(3)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 。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 (填物质的名称)的干扰。
(2014)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 a 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图)
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
如下图所示,将 A 中产生的潮湿CO2 通入到Na2O2(过氧化钠)中,片刻后观察到D中燃着的蜡烛火焰更旺。请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Na2O2是淡黄色固体,与水作用生成一种碱和 O2,与 CO2作用生成碳酸盐和O2。
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B中有关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B中反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①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填字母序号);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常含有少量水蒸气,若用下图所示装置除去水蒸气,气体应从 (填“b”或 “c”)端进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将 放到集气瓶口来判断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