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酒的礼与德
①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②西周时期,酒礼已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秦汉以后,《酒戒》《酒警》《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
③如果说典籍文化中所定之礼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利益,那么文人雅士所言之礼则集中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比如,有人认为理想的饮酒对象是“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饮酒地点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饮酒季节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凡此种种,都可看出士大夫阶层对超俗拔尘境界的推崇,对温文尔雅风度的追求。当然,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就没有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那么多的酒礼,但是他们对于年长者的尊从,对某种仪式的默契等等,都不难发现“礼”的影响。
④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它是与酒礼互为表里的。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曾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各人饮酒的多少没有什么具体的数量限制,以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古代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朝“药王”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明代大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⑤除此之外,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酒的酿造,要严格地按工艺程度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酤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千百年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⑥中国酒史如此之长且尚酒之风又如此普遍,但酗酒之害却并不严重,与西方国家大不一样。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从周代就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并设有酒官,强制限酒,把禁止滥饮、防止酒祸法律化,从而保证了中国酒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原因之二就是中国历代的“禁酒”主要是从“节粮”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当年大禹之所以“疏仪狄,绝旨酒”,正是因为这种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如果都用粮食来造酒喝,势必会使天下因为缺粮而祸乱丛生,危及社稷。所以每次禁酒基本上令行禁止,收效显著。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大规模禁酒运动,只是从试图改善社会矛盾和保护人身健康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屡禁不止。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酒礼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酒行为的礼仪规范,一些文人雅士还借酒礼对理想的饮酒对象、饮酒地点、饮酒季节作了说明。
酒礼是酒行为纳入到礼的轨道后,产生的规范酒行为中贵贱、尊卑、长幼区别的一些礼仪。
B.由于一般老百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并不遵守维护统治阶级特权的酒礼,只是被动接受“礼”的影响。
酒礼的制定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利益的需要,也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
C.酒德对酒的酿造行为有良好的维护作用,具有酒德的人决不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D. 酒德甚至反映在酒的经营行为上,我国不少传统名酒盛誉不衰的原因就是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
(2)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酒,重点对酒礼和酒德进行了全面介绍。
B.文章先从酒礼的起源及其影响进行介绍,然后从保健、酿造、经营和危害等角度对酒德进行解说。
C. 第②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酒礼已成为最严格的礼节。
D.第⑤段“除此之外”中“此”指代的内容是从保健的角度和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提倡酒德。
(3)下列对“中国酒的礼与德”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酒史长,且尚酒之风普遍,但因有了酒礼和酒德,酗酒现象并不严重。
B.酒礼、酒德把禁止滥饮、防止酒祸法律化,保证了中国酒文化的正确方向。
C.酒礼、酒德让中国历朝历代节约了大量粮食,让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
D.有了酒礼和酒德,中国历代的禁酒,基本上能令行禁止,效果显著。
阅读下文。(15分)
①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不少人还没弄明白3G是什么,4G已经扑面而来。2013年,在“5·17”世界电信日前夕,中国移动声称,4G手机将在下半年大面积上市。消息一出,潮男潮女们纷纷打听,什么是4G手机?它与3G有什么不同?
②所谓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4G的到来,不只是从“3”到“4”的简单进阶,而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变,它将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中对固定宽带、手机网络的划分界限,它可以创造出许多令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几乎能够满足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而且4G网络有很好的兼容性,普通3G手机也能轻松使用4G网络进行无线上网。
③2013年5月30日,湖北省武汉市的市民在4G手机体验现场就真实地体验了一回4G手机上网那神一般的速度。如下载一集250M的《甄嬛传》只需1分钟左右;在线点播观看高清版的《钢铁侠》,快进或回看都完全没有停顿感,就像在电脑硬盘中播放一样流畅,流畅度甚至优于家中4Mb的有线宽带;在浏览网页方面,从主页切换到二级页面,只需轻轻一点,就立刻可以实现跳转,无需等候。
④监控探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前使用的大都是有线监控,不仅成本高,监控范围小,而且视频画质差,极易受到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了4G网络,就能够实时传输高清图片、影像与海量数据,对于大范围无人值守或危险区域的监控意义重大。比如号称中国百慕大的四川黑竹沟峡谷,峡谷两侧是悬崖绝壁,四周云雾弥漫,阴气习习,大部分地段至今无人敢涉足,当地人谈之色变,科学家也找不到原因。如果有了4G手机,就可以让动物或者勇敢的探险家带上它走进峡谷内,实时传回图文语音信息,谜底可能很快就能揭开了。
⑤此外,4G的远程无线监控对于电力、油田、大坝、森林、矿区、大型工程等区域的监控也具有重大意义,对野外科考科研、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研究等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⑥4G手机的设计和操作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机主的需要,设定个性化的功能。如可以设置手纹、头像甚至个人眼底纹路作为开机密码,即使丢了手机或者手机被犯罪分子窃取,他们也无法解锁使用,你就不用担心储存的工资账户、银行密码、社保医疗、家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信息被人窃取,造成损失了。
⑦4G手机还可以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适时提醒手机主人某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或者不该做什么事。它还可以把电影院的票房资料下载到手机上,清楚地显示售票情况、座位情况等,让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你还可以把4G手机设置成一台手提电视,用来收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并能随时点播、回看精彩节目。
⑧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预言,互联网的发展将使人类走进物联网时代,即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没有几个人相信。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还引来一些人的嘲笑。4G手机的推出,使人与互联网的互联变成现实,它的高智能性、随时随地无线互联必将使人类迎来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到了那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正在看电视,手机突然响了,电视会自动调低声音或者切换到静音状态。
⑨逛网店、淘宝贝,你已经非常熟悉了,动动指尖,轻点鼠标,一切就搞定了。4G手机将带你走进一个“指尖上的世界”,像银行、影院、教室、诊所、超市、图书馆这类和你的生活密切关联的地方,你无需出门,只要拿出4G手机,动动指尖就OK了。
⑩医保卡、银行卡、公交卡、会员卡这些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卡,也让现代人以“卡奴”自居。有了4G手机,一切尽在“掌”握中,能使那些卡统统消失,人类将迎来“无卡”时代。它甚至可以和你家里的电器互联,让你在下班路上就打开微波炉、空调,进门就有可口的饭菜、舒适的环境温度。如果有一天,智能机器人推出,你的4G手机将可以操控机器人。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8期,有删改)从文中看,4G技术比起3G技术有哪些进步之处?(请分点概括)
第2段“它将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中对固定宽带、手机网络的划分界限”一句中,加点的“彻底”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和说明方法,作用是
依据上文的说明,想来你已经对4G手机怦然心动。如果你是手机经销商,请为4G手机的推销设计一则广告语,并赏析你自己设计的广告语。
广告语:(不多于14字)
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
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文章记叙了一件因游戏而发生的风波,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完成下表。
事件 |
歪儿坐庄 |
② |
歪儿扔下铁罐 |
歪儿回来 |
感情 |
① |
③ |
深感内疚 |
亲密快乐 |
请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第⑤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联系全文,说说第⑦中“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的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歪儿的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
北极洲的“消失”
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
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这片生活着许多猛犸象的辽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气候性陆地”。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冰河期的北极地区是联结在一起的漂浮的“冰封大陆”,人们称它为北极洲。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超大陆性的”,这里经常形成“持续不断的”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冰河时期不光有冰川和冻土,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这一片干旱的冰土草原上刮着旋风,尘土飞扬,有时尘土被风卷得象一根柱子那样立在地上。当然,这些尘土都是由大气上层,带到北极地区并降落在某个地方逗留片刻,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这就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层,受到热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被消灭的还有北极野牛、马、北极高鼻羚羊、北极耗牛、亚洲麝牛、长毛犀牛和许多其他动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原解冻,在寒冷的北极“大陆”上绽开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成为海洋性气候。原来的广阔草原成了一片沼泽冻土和森林冻土,较南面的地区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猛犸象世界正是由于这一地貌的巨大变化才消失的。人类由于失去了捕猎对象,才不得不去创立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新文化,转向那些变得稀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猛犸象世界的灭亡和北极洲的消失,实际上促进了新文明的建立。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运用设问是本文说明的一大特色,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气候性陆地”。
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猛犸象能在北极上生存,后来又灭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题文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
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和 、;“美酒”指的是 。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3题(6分,每空2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A.比喻论证 | B.道理论证 |
C.对比论证 | D.举例论证 |
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
体现本段文字论点的一句是()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
B.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C.第一要敬业。 |
D.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