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作者范仲淹的谥号; 第一段“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B.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现在一般称为国画,古代典籍和诗文中,一般将国 画称为“丹青”。国画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绢或纸上进行的艺术创作。             

C.“稍逊风骚”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 赵翼的《论诗》,两句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雅俗之别重峦迭嶂锐不可当失之毫厘
B.张皇失措因地制宜荡然无存惟妙惟肖
C.巧妙绝仑自出新裁黄发垂髫井然有序
D.四时具备转弯抹角切切察察微不足道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愧(zuò)轩(xiè)寒(jīn)俗(cāng)
B.额(fǎng)河(xiáo)使(chāi)子(yào)
C.匀(chèn)偻(yǔ)空(lòu)引(zhǔ)
D.飞(sù)乡(wén)龙(fán)能(jǔ)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B.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不很大,圆脸,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特别亮的是颧骨和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水浒》中的鲁智深。
B.《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歌颂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D.《童年》中的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请国留学生前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