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步见药
①有一天中午,我睡着睡着忽觉竹床上有硬物,摸了好几次,没发现有什么,倒是摸到自己背上赫然有一个硬块,看来是来者不善的毒疮或恶疽,俗名“背花”。
②妻子认定这是我上地时不戴草帽的结果,也是我好吃辣椒的下场,最后的结论是:赶快进城求医!我当然可以进城。但我有点害怕城里大医院里的拥挤和排队,也不大习惯空调机下的忽冷忽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翻了翻医书,试着用土法祛火解毒。妻子以前在药房工作过,也懂得一些中草药知识,很快从院子里采来马蹄苋,洗净,捣碎,敷于硬块上。但这种草叶较硬,无黏性,不贴身,不要多久就脱落,从纱布边缝里漏出来,散落得满床都是。妻子又去问了一下附近的农民,换上一种犁头草,同样洗净,捣碎,做成黏黏的饼块,敷在背花上“拔毒”和“背毒”。
③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只敷了两三天,背花就开始软化。又敷了两三天,硬块开始缩小。加上我每天喝下几碗金银花泡的水,不到十天的时间,来势汹汹的背花竟消失无痕。整个治疗过程既不花钱,也没有任何劳顿和痛苦。
④我记得自己少年时期也遭遇过这种恶疾。从发作聚脓直至破口泄脓,一个背花消耗抗生素和镇痛剂无数,足足闹腾了二十多天。最严重的时候,硬块竟有碗口大,集小脓头数十个,如鲜艳夺目的一枚毒石榴,令人疼痛难忍,高烧不退,昏天黑地。医生当时还说,这种毒物因靠近心脏,有时候还可能夺人性命。
⑤如今土法轻易祛病,使我对院子里的各种野草刮目相看。车前草,金钱草,白茅根,凌霄,鸡冠花,麦冬,路边筋,田边菊,黄芩,牵牛花籽,紫苏籽,鱼腥草……这些还只是已经入典的,未入典的尚不计其数。龙老师的岳父是三江人,来看女儿和外孙,顺便来我家走走,又给我家来了一次地头讲座,其丰富内容足可以录为一本皇皇大著:原来金钱花与铜钱花是不同的。原来明代纪晓岚用一味苋菜汤,清代慈禧太后用一味白菜汤,也都治愈过大病的。原来每一个农家小院都是个百草园,还是个免费的百药箱,每草皆药,每步见药,虽然不能说包治百病,但对付大多数常见病已绰绰有余。我家有几株七叶莲,据说还是医治蛇伤的神草。
⑥我在路上碰到吴胖子,一位家住附近的医生,问他为何不给病人多用草药。
⑦胖子倒是个老实人,说西药么,价高,利润大。再说西药的药性快,也符合当下人们一切求快的心态。“不瞒你说,现在的医生都是水医生,我也是个水医生,碰到什么病,先吊两瓶水再说!”
⑧“照你这么说,这样的医生我也当得。”
⑨“没错,你是可以当得。”
⑩“滥用抗生素,报上说不是有很多副作用吗?”
⑪“大家都这样吊,你怎么办?你不这么吊,病人还觉得你没水平。没水没瓶(平)嘛!”
⑫他没有说出的理由是:草药无价,无行市,接受者充其量认一份人情,绝不可能掏腰包﹣﹣﹣这种非商业传统肯定要饿死他这样的胖子。
⑬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⑭事情真是奇怪:中国乡下穷人多,却舍贱求贵地大用西药甚至滥用西药。倒是在美国的朋友曾告诉我,那里的一些保险公司看上了中药,这些年鼓励中医开业,以求省钱和增效。事情的阴差阳错,使中国人最应该享受的自家医药传统,倒可能花落他家。一个几乎全民皆医的好传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之内,倒可能文明来文明去地失传。
⑮我们是更文明了,还是更野蛮无知了?
(文/韩少功,有删改)
(1)从全文的记叙顺序来看,笫④段采用的是 ,其作用是
(2)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吴胖子的语言,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了。
①第⑤段画横线句了中,作者列举一连串野草名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第③段“整个治疗过程既不花钱,又没有任何劳顿和痛苦”﹣句,“既……又……”的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4)在你看来,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散文主题:
你的问题:
你的理由: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小女孩的求助
周灵峰
①电视台派我到西部拍一部反映农村原生态生活的纪录片。
②到青阳村的第三天早晨,我扛着摄像机正准备从村公所出发,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忽然拦住了我:“阿叔!”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我放下摄像机弯腰一笑,小女孩胆子大了:“阿叔,你能不能上我家去拍?”我摇摇头。小女孩急了:“我给你鸡蛋。”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伸了过来。望着小女孩清澈的眼神我有些疑惑,但还是摇头。小女孩呆了呆,接着哇的一声哭了:“阿叔,求求你去我家拍吧!我妈妈快不行了。”我心中一紧:“你是要我给你妈妈拍?”小女孩使劲点点头:“我妈妈一直生病,这次快不行了。阿叔,求求你。”我拉着小女孩的手心里酸酸的,看她身上这套大人旧衣服改小的外套,家境一定很不好,肯定是家里没钱拍照她才来求我。
③一到小女孩家,我顿时被屋内的寒酸惊呆了,斑驳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孔,陈旧的房梁被积年的烟火熏得摇摇欲坠。小女孩的妈妈半依在床上,额头缠着毛巾,双眼深陷,瘦骨嶙峋。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④“阿叔可以开始吗?”我匆忙调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我妈妈不能说话了。”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紧了紧被子,“她躺了三年,家里已经没钱治病了,我爸爸在外地打工,有了钱就送回来带我妈妈去医院。上个月我爸在工地扎伤了脚,因为舍不得钱治疗,呜呜——呜——我爸爸那只脚残废了。”
⑤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肩头的摄像机一直在微微发抖。当我擦干眼泪再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时,小女孩正端着一个缺了口的黑碗给妈妈喂水。“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爸爸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外面拾垃圾捡破烂。爸爸也很辛苦。我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我们。”小女孩喂完水,扶着妈妈靠在了床边说:“阿叔,好了,就拍这么多吧!”
⑥我没有停下,将镜头再一次定格在母女俩脸上:这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岁月给她们留下了深重的记忆。我要让小女孩不再遗憾,让她永远记得曾经这么近距离地和妈妈一起坐在床头。
⑦第二天一早我到县里把照片打印了出来,当我把照片交到小女孩手中时,女孩激动得满脸泪花:“阿叔,是不是带上这些照片我就可以去城里向别人求捐了。那样我妈妈的病就有钱治了。”
⑧我浑身一颤,泪水汹涌。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
(选自《读者》2012年第8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请你说说“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和“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两句中的“怔怔”一词分别包含的意思。
选文结尾说“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请问“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是什么?上文哪个句子对此做了暗示?
选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让你在微博上写几句话送给她,你会说些什么呢?(80-1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课堂游戏
张晓玲
①这位姓刘的体育老师,总会在下雨天想办法上一些好玩的室内课。这一次,玩的是猜声音的游戏。六个学生一组,面朝黑板站着,下面的同学用各种奇怪的声音喊那六个同学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同学,猜这声音的出处。如果猜对了,他就可以回到座位上去;如果猜不中,抑或没有人叫他的名字,那他就得在黑板前一直站着。
②一批又一批的同学站到了前面,一开始我非常兴奋。大家都为这个游戏而激动。教室里非常热闹,欢声笑语不断。我在我最好的朋友上去的时候喊了她,用我能够发出的最怪的声音。她听出了我的声音,带着笑意回头指出了我。
③渐渐地,我在这个游戏中嗅出了残酷的竞争味道,这是一种对于人缘的考验。六个人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被很多人怪里怪气地呼唤。他们总是那样欢快地等待着,捕捉着身后听起来乐不可支的声音,然后一击命中,在走下讲台时享受朋友们的欢迎。剩下来的一两个人,迎接他们的是安静。大家甚至是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看他们被晾在那里。
④我由一开始的希望参与这个游戏,渐渐变成了害怕参与这个游戏。然而,我的学号还是被刘老师点到了。
⑤有人在喊我右边同学的名字。她回头笑嘻嘻地看看,指对了,下去了。很快,左边的同学也下去了。我竖起耳朵努力聆听,然而,没有人喊我。我想至少我的同桌会喊我,但她没有。在我上去之前,她喊过多个人的名字,可轮到我的时候,她沉默了。我听到我自己的心跳,听到外面轰隆隆的雨声,可是没有办法听到自己的名字。我听到了我最要好的朋友的声音,她却在叫另一个人的名字。六个人中,又下去了一个。我心里祈祷,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只要不是最后一个!
⑥我自然而然地开始反思我的一切。我在想,我是不是一个特别骄傲、目空一切的人?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敏感、易怒、难以捉摸?我在想,我一定是在无意间伤害了很多人?我在想,什么时候开始,跟我要好变成了一件与大多数人对抗的事情?还有,那些平常见到的笑脸里面,压抑着多少欲说还休的胆怯、厌恶、愤恨、忌妒和不屑?
⑦现在,黑板前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以孤僻和小气著称的女生,一个是不可一世的我。
⑧忽然,我听到了我的名字。很小的声音,有些犹豫,但是很熟悉。没有任何掩饰和变调,充满了拯救的意味。我满腔因期待和不满而生出的怨恨轰的一下,变成空白,变成喜悦,变成难以言喻的轻松。我回过头去,看到了我最要好的朋友的脸。从此她白皙的、小小的瓜子脸,在我的记忆里如同深蓝色海面上温暖月光,永不沉没。
⑨我刚在位子上坐定,就用我能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叫了那个仍在黑板前呆呆地站着的女生的名字。她回过头,给了我一个不太成功的笑容,然后简单、清晰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此时,下课铃响了。(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2期,有删改)根据“我”在这场课堂游戏中的内心情感变化,填写下图中的两个空白。
兴奋、激动 |
![]() |
![]() |
![]() |
喜悦、轻松 |
文中“我”叫同学的名字与等同学叫“我”的名字,这两处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⑤段写“我”“没有办法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为什么要写“轰隆隆的雨声”?第⑧段写“我最要好的朋友的脸”时,为什么要写“深蓝色海面上温暖月光”?
从文中的叙写来看,刘老师的游戏在学生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你是否赞成刘老师在室内课上让学生玩这种游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让人心忧的食品安全
(1)近年来,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2)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但它危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效应”。
(3)第一个负外部效应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
(4)第二个负外部效应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5)那么食品安全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呢?
(6)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的原因,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环节,在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监管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7)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8)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人为影响食品质量。比如,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
(9)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
(10)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处罚力度不够,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11)食品安全不只是消费者的事情,同样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消费者,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法律知识及生命安全意识,一旦自己作为消息者的权利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就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国家,应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的行为要严惩不贷,从法律上保障消费者的人生安全。
(根据网络材料编写)用一句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3分)
认真阅读第一二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负外部效应”。
第三段与第八段加线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3分)
品味说明文语言。(2+3=5分)
“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
(1)句中加点的“这”指代是的:
(2)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8分】
母爱的重量
凸凹
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
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却一直坚强地独立而居。几种药物都是我买的,而社保卡有限制,“贪”一下也没几粒药丸,就索性自费。其实是我舍不得时间,索性一次备下一两个月的用量,我便可以安心于创作。如果像那些无所用心者,每周都出现在办理社保的窗口,也自然可以省去过多的花费。但钱与时间相比,我自然选择后者。
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竟锁着。
想到母亲灶间的煤气可能快用完了,就径直到了配房里的灶间。
虽然从入冬到现在已过数月,但煤气罐的重量还是很沉,母亲真是用得节俭。我所居的小区通了天然气之后,我就把煤气本给了母亲。指标内的煤气一罐才43元,她居然也这么节省,让我心酸。
不久母亲回来了。我大叫一声“妈”,她答应得脆亮,同时亮的还有她的目光。50岁的儿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叫她,她心中受用。
她说,我去村西头的小店,吃了两根油条、一碗老豆腐。
我说,您血脂高,少吃油腻的为好。
她说,你妈就好这口,谁管它好不好。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戳着手中的木杖,急迫地朝灶间拽去。她的腿疾在膝盖,关节劳损,不能直行,“拽”是快速的动作。
她掀开锅盖,说了一声“完了”,就朝我傻笑。
母亲每当做错了什么事情,就是这个表情。
原来,她知道我爱吃田间的苦苣,就拖着病腿剜了一些回来。她也推断我今天会来,就上火焯它一下,好让我省去此环节,带回去直接凉拌。但她忘了马上捞出来,菜就一直浸在热水里,软了。
我打趣道,软就软了,省得费牙。
她说,吃野菜就得用牙,有咬劲才有味道,看来,你妈真是老得没用了。
我说,没用也是妈,您站在那儿就有用,让我感到,自己虽然足够老,但依旧年少,因为父母是儿女的尺子。
她说,我儿子就是会说话,总是哄妈高兴。
我一直以为,孝顺的前提是“顺”,不仅要供奉钱物,更要供奉好心情。
进了她的房间,我扶她坐下,问她腿上的浮肿消了没有。她(háo bù yóu yù)地回答,消了。
她长期服用降压药,有药物反应,中医叮嘱,要时常服一点五苓胶囊,祛湿化瘀。服用之后,果然见效,浮肿渐渐地消了。
由于她回答得果断,我便心中生疑,蹲下身去,挽起她的裤腿——脚腕亮而腴,一摁一陷,实实在在地肿着。
我说,您是不是停药了?
她答非所问,说,只是腿肿,既不碍吃喝,又死不了人。
我说,您老真不听话,几粒药也花不了几个钱。
她马上接上话茬儿说,还没几个钱呢,小小的一盒药就好几十块,腿不肿,我心肿。
我说,怎么就心肿?你儿子堂堂的一个处级干部,国家公务员,每月工资好几千块,能把药店里的药柜子整个给您搬过来。
你就吹吧,她说,人就怕算细账——我孙子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你要给他买房子、车子,还不都得要票子?你是属兔的,即便是肥兔子,也拔不下几把毛来,除非你去吃夜草、取身外之财。这种事你甭说是去干,就是想一想,我也都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我说,您老放心,我是个文化人,明白事理,不会发生您所担心的事。
这可不见得,她说,有的时候,越是明白人,越会做糊涂事,比如你二舅。他那时当着村里的支书,一直大公无私,但那年水灾之后,上边送来成车成车的救济物资,堆在场院,像座小山。以为毛多不显秃、不易被察觉,你舅顺手就往家里多拿了几捆布匹——他家里孩子多,都露着腚呢。不期就被人发现了,举报到上边,被铐走了。大家都知道他不是贪心的人,是一时糊涂,就为他求情——批评教育一下就成了,切莫铐人。上边说,盗窃救济物资不同平常,要严办。你看,“好处”这种东西身上就有“邪劲儿”,会让人身不由己。
我说,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我待的单位,是清水衙门,没多少油水,即便是想“湿”,也湿不了。
她说,你这又错了,为什么?你看,咱们村前这条马路,常有拉煤的车经过。车稍一咯噔,就会掉下来一些煤渣,虽然不起眼儿,但只要你长年地捡,也能捡出成吨的煤。你再看,东头占地拆迁,拆剩下一些碎砖烂瓦,大家都以为是弃物,可我一点一点地捡回来,也堆成了一大垛,也盖起了一间厨房,这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说,再零碎的东西,也怕捡,捡多了也成气候;再寡淡的油水,也怕刮,刮多了,也肥。妈知道你是个本性清正的人,但就怕你身后有用度,一有用度,本钱不够,就会自生邪心,所以,咱们必须算计着花钱。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母爱的模样——母爱,总是垂下身来的姿态,是忘我的呵护。那么儿女呢?要想无愧地承受这大爱,就要站稳脚跟、挺直腰杆——因为爱是有重量的!
看一眼母亲,由于齿稀而唇瘪,由于衰老而发白,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眼泪也止不住地滚落下来。母亲眼里也有了泪光。她毕竟多病,无奈于生活,承受不起这过于温柔的情感了。面对这样的母亲,我暗暗对自己说:对她最大的孝顺,便是更加清正地做人。 (选自2014《读者》第6期) 依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在括号内给下列词语注音。
谈谈你对标题“母爱的重量”的理解。
通读全文,请分析横线处“腿不肿,我心肿”的含义。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作者对孝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马年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而平实的情感,唱出母爱(父爱)的伟大,引爆观众的共鸣与泪点。请你根据节选歌词形式和风格,在横线处仿写一节,描述文中母亲的经历。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柴米油盐半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5分】
泰山站:南极夏季站里的“高富帅”
①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也是第二个南极内陆站。
②南极科考站一般分为常年站、夏季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种。常年站全年有人开展科考工作,各种设施和储备完善,能保障科考人员像在国内一样生活。而夏季站顾名思义,仅夏季有科考人员入驻,它们更像固定的野外宿营地,储备的全部是快餐或航空食品,不能烧饭炒菜,不能洗澡,居住环境更加简陋。泰山站就属于夏季站,不过它是夏季站里面的“高富帅”。
“高”:外形像一个架空落地的“UFO”
③泰山站的外形像一个架空落地的“UFO”。静静矗立在伊丽莎白公主地上1900米厚的冰盖之上,富有流线感的圆形建筑主体高高架空,顶上还有一个类似“灯笼帽”的观测台,远看仿佛一盏红色的大灯笼高高挂在南极的雪白世界中,俨然冰天雪地中的一盏“中国红灯笼”。
④泰山站主体建筑离雪面总高约11米,雪面下还有1.7米深的框架柱脚。8根直径500毫米的圆管柱,托起了“红灯笼”。没有棱角的圆形设计,视野开阔,更能抵抗风暴。底部2米高的架空,可以防止建筑主体被积雪掩埋。因为在南极,极端下降风的风速可达到每秒60米,是11级台风最大风速的两倍。如果建筑紧贴地面,冬季又无人打理,南极的暴风雪能轻而易举地将建筑物掩埋。
“富”:洗个热水澡,顺便捡个陨石“玩玩”
⑤泰山站里的设备可比一般夏季站丰富。这个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红灯笼”,主体建筑里面分为3层,底层储物,中间住人,顶层用于科研和观测。与一般夏季站不能洗澡不能烧菜不同,它里面设置了简易沐浴设备,也配备了厨房,虽然不能炒菜,但把罐头食品加热完全没问题。以前,中国科考队去南极内陆考察一次,至少需要一个月,来回两个月不洗澡也是常事。有了泰山站,从长城站到昆仑站的路上,就可以多休息一下,洗个热水澡,吃点热饭菜,顺便捡个陨石“玩玩”。
⑥在生活层的正中间,还有一个较大的圆形客厅,供科考人员吃饭、开会、交流时使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很多精巧的贴心设计。比如客厅顶部的两排LED灯,可以模拟一年四季甚至一天中的光线变化。由于南极的夏天出现极昼,泰山站住人的时间基本上24小时天都亮着,所以客厅灯光一天24小时有“早晚”变化,可以帮助队员调整作息。
“帅”:云集我国钢构建筑顶尖智慧的“技术控”
⑦泰山站的帅非比寻常,为了抵抗极地特殊气候,它全身凝结了高科技,是云集我国钢构建筑顶尖智慧结晶的“技术控”。
⑧泰山站的建设难度远高于中山站,单从两站所处位置的温度就可见一斑。据介绍,泰山站夏季最低温度在-30℃,冬季最低温度-60℃左右;而长城站夏季最低温度是-2.7℃,即使冬季最低温度,也只有-26.6℃左右。这使得泰山站必须用特殊材料建设,一般的建材无法在南极内陆使用。普通的塑胶电线在泰山站会被冻得拧成一条麻花,一折就断;普通混凝土会遭水汽渗入,结冰后体积膨胀,发生爆裂;普通钢材在这里也会很快出现上述收缩和冷脆现象;普通的全钢彩涂板外墙,在南极强烈的紫外线肆虐下,会很快褪色、粉化,没几年就都脱落了。
⑨为了经受南极内陆气候的考验,泰山站建设中使用了很多最好的材料。钢材方面,一般耐低温钢材只能耐受-40℃的低温,而泰山站的钢材最低可耐受-70℃至-100℃。外墙涂层方面,泰山站的彩涂板上涂有一层氟碳层,能有效抵挡紫外线的照射,被称为南极建筑中最好的“防晒霜”。(选自2014年2月20日《科技日报》)“高富帅”为网络词汇,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作者却用它来介绍泰山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种用法的好处。(3分)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进行说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②段中“南极科考站一般分为常年站、夏季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种。”此句能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作简要分析。(3分)
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文章第⑨段中的“防晒霜”指的是,这样写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