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    

②其岸势犬 · 差互   

③悄怆 · ·   

④不可 ·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   ,与下文"   "相呼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4)《小石潭记》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的名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__________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通“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

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

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

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

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枝/青树翠

B.

香远清/自以为大有所

C.

菊/秦王唐雎曰

D.

乎众矣/诚开张圣听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进亦忧,退亦忧(

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官舍(

④引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或异二者

B.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C.

予至扶风明年

D.

以为休息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慢。④蚤:通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