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毕亮的《会走路的花》,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子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⑬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 )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

  →②  →云与鸦黑白相映→③  →云是“会走路的花”。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①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②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

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

C.第⑩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

D.文章第(12)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4)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链接】

    材料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材料二 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章题目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中国,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各位奥委会委员,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文中第一段"一种决定"指的是什么?
"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北京"一句话中"奥运会"能否换成"奥运精神",为什么?
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什么?谁提出的?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都的美是古典的。如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那里,哪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成都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去观赏,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成都,如果你喜欢古朴,请到杜甫草堂;你爱好清幽,就去都江堰、青城山;你喜欢疏朗,不妨到锦里、青羊宫;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武侯祠、望江楼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都这座城市最适合旅游,最适合休闲。你只有慢慢游览,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美丽、繁华与安详,体会人民悠闲恬适的生活。
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个排比句概括成都的美。


假如你是成都某个旅游团的导游,你将带领一个团的游人游览成都,从材料中选取一处景点,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展现这一景点的美丽风光。(80字左右)


请从材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并为它拟写一则宣传语。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怨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下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祖母是怎样一个人?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4分)


赏析“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4分)



文中多次提到了“叶子”、“落叶”,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落叶”在文中的作用。(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