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天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平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暑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
(1)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A →B →C →D
(2)本文的②~⑤节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为什么?
(4)请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5)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尾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
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过,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有删改)请你赏析文中“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一句的妙处
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说明。
请你指出开头一段的巧妙之处
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2)给美丽做道加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壶口以下不远,便是晋陕峡谷的最后通道——龙门。传说龙门是大禹用神斧劈开的,所以又名禹门口。它的左岸是龙门山,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狭道里。一遇洪水季节,巨浪撞击悬崖峭壁,汹涌的波涛与岩石厮打,激起层层浪花。巨浪咆哮着冲向对岸,对岸的峭壁又把波浪扔回,这样叠浪滚地来回三次,被称为“龙门三激浪”。
龙门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的渡口,是陕西、山西两省的交通要道。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入晋,从龙门渡过黄河,沿着汾河川北上,直捣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多少年来,横渡龙门天险,只能靠着小小的木船。摆渡时,机警勇敢的船工必须在船只将要同岩石相撞的一刹那,用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让船身随着惊涛骇浪漂离悬崖。等到接近对岸的时候,又得用篙撑开,稍一疏忽,就会船毁人亡。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为了进军西北,不畏艰险,在龙门架设了十根铁索板桥,从此,结束了木船渡天险的历史。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974年后又建成了黄河上唯一的单孔铁路桥和宽十米、长一百四十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索公路吊桥。三座腾空而起,比起那壶口彩虹,更加美丽,更为壮观简要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选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龙门的?请你作简要的说明
请你列出选文中的三种说明方法(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甲乙两段文字各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为了突出春风的特点,两段文字都运用的侧面描写,请你各举一例(抄写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乙文“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中的“坚持”一词用得很妙,请你作简要赏析
兰花的智慧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入。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
⑥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个结构会整个的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花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⑦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⑧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育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⑨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投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2)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根据第②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④段至第⑧段文义,分点简要回答。
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