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2期,作者:刘心武,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  

第二天:  

(2)小说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是: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3)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4)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5)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响莲: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写作手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小说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面壁”与“破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面壁”与“破壁”
①“面壁十年图破壁”,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所写的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中的一句。
②“面壁”,原始佛教用语,相传南朝名僧达摩大师刻苦修行,终日面壁而坐,默诵经文,后来成为佛教禅宗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据《历代名画极》记载,南朝张僧繇精于绘画,曾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龙,都不画眼睛。他说:画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人家以为不可信,硬要他试试。当他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飞去,周来同志巧妙地把两个典故揉合起来,并赋予新意,表达他那种为探索革命真理尝胆励志、刻苦攻读的战斗精神。
③“面壁”,作为一种治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读书,做学问,贵在坚持,贵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终不稍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是没有这种艰苦卓绝一步一个脚印的“面壁”精神,尽管你有“破壁”之壮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种学了一点就浅尝辄止,自满自足起来,或是在科学的“坚壁”面前,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是不会突然出现什么“破壁”的奇迹的。
④为图“破壁”,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为了“破壁”。倘若只会低头沿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而没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篱的雄心壮志,没有筚路褴褛的创业精神,也不可能取得惊人的成果,攀上顶峰的。
⑤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无不凭借着长期的“面壁”精神,以遂一旦“破壁”之志。
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中划线句证明了什么观点?
请你根据选文分别指出作者赋予了“面壁”和“破壁”什么意思?
选文第②段最后一句中划线的字用了什么典故?请写出来并作简单的介绍。

现代文阅读。
食虫的瓶子草
①你知道吗?有一种植物得天独厚,它不仅样貌美丽,而且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瓶子草。瓶子草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无茎,叶常绿,呈莲座状,叶中具有倒向毛,花葶直立,花单生,呈紫或绿紫色,喜欢在温暖、湿度较大和半阴、避风的环境中生长。
②你千万不要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蒙惑了,它以虫子为食,是个貌似温柔的“杀手”呢。嘿,有趣吧,咱们这就来看看它是如何捕食的。
③瓶子草的内壁非常光滑,并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含有果糖的蜜汁。你可千万别认为这些汁液是琼浆玉液,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原来这些蜜汁是专门用来引诱昆虫的。除了果糖之外,还含有名为Conline的有毒物质,昆虫食用了这种毒液,便会神志不清,或是麻痹、死亡。她的瓶壁上还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帮助捕捉昆虫。瓶子的底部盛有液体,这是瓶子草捕捉昆虫的“水牢”,用以达到进一步“杀害”昆虫的目的。当昆虫受到香甜味的引诱前来吃蜜时,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边缘,它要想钻进瓶里吃到更多的蜜,就会滑落到瓶底,掉进液体之中。如果掉进瓶底的昆虫企图爬出来,内壁四周的倒毛就会像卫士手中的长矛那样挡住它的去路,使其无法逃生;如果昆虫试图飞出去,它的翅膀会碰到倒毛或内壁,而又重新掉进液体之中。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④瓶子草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侵蚀而流失,为了在贫瘠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养分,这类植物只有借助捕食昆虫来生存。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一般都“难逃虎口”,那么,这些昆虫最后都到哪里去了呢?
⑤昆虫被“水牢”淹死后,瓶子草就会分泌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有的瓶子草科类植物不能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它们就利用共生微生物来协助品尝此份佳肴。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会由薄壁细胞吸收,整个消化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
⑥瓶子草的捕虫“武器”虽然巧妙有效,但也有公然上门的挑衅者。比如有一种蛾子的幼虫,居然毫无顾忌地进入瓶中吸食,消化酶丝毫不能伤害它;还有一种蚊子,能够垂直降落和起飞,它将卵产在瓶子草的瓶底液体里,卵在液体中孵化成幼虫,幼虫又安然无恙地长成成虫,然后再展翅飞出去,而消化酶对它也毫无损害。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科学家去探索。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
②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貌似温柔的瓶子草,有哪些捕捉昆虫的“武器”呢?
本是植物类的“瓶子草”却以“食虫”为生,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一旦昆虫被水牢淹死,瓶子草都能分泌出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
②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都“难逃虎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背着洗衣机翻越喜马拉雅山
①如果不是跟着记录的镜头亲眼所见,我断然不会相信,那个叫吉格的年轻藏民,居然会背着一台双缸洗衣机翻越喜马拉雅山。
②吉格的家在中印边界的加热萨村,一个被重重叠叠的大山妥帖地藏匿了的小村子。村里人家像样点儿的家什,无不是从数重山外的波密镇背来的。这一回,吉格随着一个运输马队到了波密镇。在一家电器商店里,他为妻子选了一台标价1157元的海尔牌双缸洗衣机。售货员给他保修单,他说不需要了,因为即使是坏了,也不可能再翻山越岭地把洗衣机背回来。
③吉格将那台带了包装纸箱的宝贝洗衣机背了起来,绳带跨在双肩,勒着头顶。起初的脚步还算轻松,但6小时后他就落后于马队了。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如雨下。走在烂石散布的山路上,他的双腿在发飘打晃,仿佛在走钢索。这个寡言的汉子,脸上木木的,没有痛苦,没有怨艾,也不见幸福的憧憬——表情是个奢侈的东西,拼死干活的人用不着它……
④就要通过异常险峻的海拔4650米的隋拉山顶了,连骡马都要喂给白米饭吃;难得停下来歇一歇的吉格手捻佛珠,虔诚念佛,祈求保佑。
⑤又上路了,吉格洗衣机的包装纸箱已取掉,白色的宝贝洗衣机上被细心地蒙了一块透明塑料布,他走路小心翼翼,如同背着婴孩过马路的母亲。路那么窄,一边是千仞陡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他不选择在相对安全的陡壁那侧走,反倒选择在令人胆寒的靠近深渊的这侧走。那是因为,他身上背着个宽于自己身体的洗衣机,若是靠近了陡壁,一不留神,洗衣机就可能撞上凸出的岩石,那样的话,轻则磕碰到宝贝洗衣机,重则连人带洗衣机一同坠入万丈深渊。
⑥“登天路”上雨雪交加,路滑难行,有一匹驮粮食的马惊惧地站住了,任凭怎样打、怎样拖,就是不挪半步,万般无奈的主人只好卸掉它身上的重负,就近寄藏了粮食,让那匹“罢载”的马空身前行。吉格的重负却不能卸掉,他背着的,是一家人的指望,是一村人的艳羡。他的脚与鞋被烂泥糊成了一个儿,一步步踉跄前行的,仿佛两具泥制鞋模。吉格迈出的每一步,都像是倒下前的最后一步,让焦灼地坐在屏幕前的人忍不住要伸手去扶他一把,高悬的心,竟荒唐地埋怨起那追踪摄像的人——别拍了!赶紧去帮吉格一把,他快要撑不住了呀!峡谷的溪流旁,惊心动魄地横卧了一具马尸,马尸边放了一些零钱和佛珠,寄托着主人的哀思。在这条登天的崎岖山路上,摔死或累死,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
⑦在命悬一线的逼仄山路上行走了整整三天,吉格终于到家了。妻子卓玛开心地抚弄着那台稀罕的洗衣机,把甩干桶的盖子掀开盖上,盖上掀开。这个幸福的女人说出了她一个新的愿望——明年,她想要一台电冰箱。
⑧从那个纪录片抽身回到现实中,我心里压上了石头。竟不能自已地跑到百货大楼,急切地找寻标价在千元左右的海尔牌双缸洗衣机,不为别的,就为亲手搬动它一下,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再用一声发自心底的叹息,献给天边那真实的生活。
请结合全文,用几个词语概括“登天路”的特点。(4分)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走在烂石散布的山路上,他的双腿在发飘打晃,仿佛在走钢索。
②妻子卓玛开心地抚弄着那台稀罕的洗衣机,把甩干桶的盖子掀开盖上,盖上掀开。
文章第⑥段写了登天路上马匹“惊惧地站住”和“峡谷的溪流旁,惊心动魄地横卧了一具马尸”,叙述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结尾处“再用一声发自心底的叹息,献给天边那真实的生活”,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错过
刘心武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布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不明事理)的渊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正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固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即意识到了,并立即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聚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固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
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这“升腾的能力”指的是什么?
下列句子修改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3分)
原句:“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改句:“错过”把人的一生映衬得很明艳。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理解。

现代文阅读。
我的母亲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
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选文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为什么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文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