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

龚康 薛飞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从位于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我将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送去的货物不仅有各种太空实验设备,还有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补给。而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想运更多的货物,我就必须在保证自己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再不断减肥,把瘦下来的重量,替换成更多的货物。

③“减肥”,恐怕对很多人都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好在我有一个厉害的私人教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研制人员。他们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多种减肥和健身方案。

④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减腰部赘肉,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做得很厚实,所以显得臃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他们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现在我腰部每个连接框的重量都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也就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这种“皮下脂肪去除法”,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减去的这些重量,又够我多运送好几台设备呢。

⑥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涉及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完成了许多工艺攻关,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保证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交给天宫二号。

⑦在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经过体检,各项指标均已到达要求。不多说了,我已经装满货物整装待发了。天宫二号,我来啦!

(根据有关资料删节)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为了让“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教练”制定了怎样的方案?

②结合第⑤段,具体说说选文的语言特色。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植物塑料的兴起
①据了解,每年我国的包装废弃物约200多万吨,其中有近5%为石油塑料制品垃圾。石油塑料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如果直接焚烧这些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致癌的物质。假如填埋,它们历经百年也不会降解,更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耕地板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最近,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新型材料——植物塑料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
②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农业用的地膜和快餐盒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了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以来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
③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接着,用酶将淀粉分解制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碎裂。如果想作为塑料使用,还需要通过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另外,由于聚乳酸的熔点只有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
④聚乳酸塑料最大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变成容易分解的酯。把聚乳酸塑料放入堆肥中,首先通过水分和酶的分解,变成乳酸;再经被称为需氧菌的微生物食之并代谢,最终被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水原本就是植物从大自然中吸收来的,所以,从整体来说它没给环境增加负担。
⑤用聚乳酸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其次,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另外,使用谷物为主制造的聚乳酸,不论是焚烧还是在自然界中分解,都不会对环境增加负担。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是1.5亿吨。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这对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⑥除了日常用品中的广泛适用外,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功的领域。第一是制作医用骨钉。以前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使用的是不锈钢骨钉,病人必经两次手术才能治愈。即第一次手术用钢钉把骨折复位固定,待骨头长好后,再动第二次手术,把钢钉取出。使用聚乳酸植物塑料只需一次手术植入骨钉,病愈的同时,骨钉也降解在人体内。因为降解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虽然,目前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的价格比不锈钢骨钉高出50%左右,但是多数患者为了避免两次手术的痛苦,还是选择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
⑦另一方面,将聚乳酸植物塑料制成人工脏器的骨架研究也在进行。例如有专家正在聚乳酸植物塑料肝骨架的整个表面上培养肝细胞,制造人造肝脏。用这种方法制造的人造肝脏移到体内,作为骨架部分的聚乳酸植物塑料在体内不久就会被分解吸收,最后留下了与骨架同样形状的肝脏。这是有效利用聚乳酸植物塑料生物分解性质的典范。
⑧要使聚乳酸植物塑料普及,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特别是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最令企业头疼。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聚乳酸塑料必将受到大众的欢迎。为此,聚乳酸植物塑料肯定有发展前景。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开篇没有直接从植物塑料写起,而是用较多篇幅先介绍石油塑料制品垃圾的诸多危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第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目前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的价格比不锈钢骨钉高出50%左右”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风筝的心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③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④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⑤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⑥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⑦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⑧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⑨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
⑩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
(11)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文章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为什么“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请通读全文,归纳要点。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有味,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1)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2)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尾说:“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
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
通观全文,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在长达9年的学习生涯中,你是否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忘记了头顶尚有高远的蓝天,忘记了攀登有着永恒的意义。那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悟呢?你应该怎样去接近精神的天空呢?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谈谈读后的感受。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说说划线字蕴含的深意。
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在你的生命中,音乐是否一直陪伴,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一首乐曲入手或从一段音乐为伴的历程入手来谈谈音乐给你的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菜花(孙犁)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②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③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4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⑤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6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7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8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9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⑩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文章描写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不超过25字)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怎么样的美?
答:白菜花的外在特点 。作者赋予了菜花 的美。
本文写菜花,为什么除了写大白菜,还要写大旱萝卜和油菜花?(分条说明,不少于2点)
第8段作者无限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忆父亲?
文题"菜花",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起了什么作用?它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什么?文章主旨是什么?
“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句话富有象征意义,它形象的说明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