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
(1)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
(14分)
去除饮水中可能致命的细菌或许会成为纳米管最早的实际用途之一。
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能让细菌聚结成块的纳米管,随后就可以将菌块从水中滤出,并消灭它们。他们进行的实验很容易用于实践。
南加州克来姆森大学负责此项研究的孙亚平说,这种纳米管最初或可以用作水净化处理厂的过滤器。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化学通讯》杂志上。
新研制的纳米管能捕捉大肠杆菌O157:H7,即臭名昭著的“汉堡细菌”,被它污染的肉可能置食客于死地。他给纳米管表面覆上一层半乳糖分子,而半乳糖分子能与大肠杆菌表面的受体蛋白粘合。每根纳米管都覆有数以百计的半乳糖分子,因此能一举拿下大量细菌。
该研究小组还研制了能捕捉污染事物的另一种常见细菌――空肠弯曲杆菌――的纳米管。这种细菌多见于肌肉之中。这一次纳米管的表面富有甘露糖分子,它能与空肠弯曲杆菌表面的受体蛋白粘合。孙说:“我们正在研制富有能捕捉不同细菌的多种配位体‘糖’的纳米管。这是可行的。”
研究者认为,从理论上说,这种纳米管可以用于将细菌从患者的血液中滤出,不过它们必须首先经过试验,排除任何毒副作用的可能。英国史密斯叔侄公司的彼得·阿诺得说:“将来,类似于这类碳纳米管的交互性生物材料有望选择性地捕捉和消灭致病细菌。”该公司是一家医疗技术公司,正在研制能加快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
研制临床诊断用的纳米材料的英国奥克斯尼卡公司的凯文·马修斯说,孙的工作是传统无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极好例子,二者结合“提供的可能性超越了其中任何一种单独所能提供的可能性。” 摘自2005年3月12日《参考消息》
注:“半乳糖”和“甘露糖”是配位体糖的两个具体种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内容,在上网搜索时,必须输入关键词。请结合本文内容,找出两个关键词。并结合文章第二段的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纳米管去除饮水中的细菌的原理。(不超过20字)
根据文章第四、五段的相关内容,简要介绍纳米管是如何捕捉致命细菌的?
文章第六、第七段引用两位研究者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六段中探讨了用这种技术将细菌从患者的血液中滤出的可能性,并引用研究者的观点指出它们“必须首先经过试验,排除任何毒副作用的可能。”你认为这样做必要吗?为什么?
学校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亮亮的,岸边的青石板光溜溜的。每天清晨,沿岸坐着一排排晨读的学生,朝阳照着他们在水中的影子,温暖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傍晚,孩子们在溪边散步、漫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这大山以外的世界……在我们这所条件极差的山乡中学,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
更有趣的是每年春天,沙滩上到处埋着豆子,这里一窝儿,那里一窝儿,顺着河岸足足有半里路,那是孩子们种的豆芽菜。春天“菜荒”时节,山里的中学生全是寄读,带啥吃啥,他们便在这沙滩上生产度荒的蔬菜。
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几天,沙滩上便到处冒出白胖白胖的嫩嫩的豆芽菜,一丛一丛的,使你感觉到有一种A 、一种B、一种,你心中仿佛也在萌生起一片生机。
这个时节,怕的是下雨。溪水涨起来是极快的,大雨一来,不消半个时辰,清澈温柔的小溪便会变得浑浊凶猛,会把沙滩上正在生长的豆芽菜冲走。倘是碰上这种情况,孩子们就要咽几天没有菜的饭了。
这天上午,学校组织年级语文测验,我在自己班上监考。考试刚开始不久,一股股凉风便从窗子灌进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
溪水变浑了,涨高了,再有一会儿就要冲走那些豆芽菜了。冲走了豆芽菜,孩子们就又要过苦日子。虽然他们默默地咽着无菜的饭,仍然会刻苦地读书,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福的孩子。
这时,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抬头看我。
“同学们,快去把豆芽菜扒回来。”我终于这样决定,我来不及请示学校。
孩子们去了,抢回了那些豆芽菜,顶多用了十分钟,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最后三大题都没做。是时间不够吗?
我找来班长询问原因。他说:“只有我们班去抢了豆芽菜,怕别的班同学说您放我们出去了,互相商量作了弊,考好了反而会给您添麻烦,所以好些同学故意没做完。”
“你们商量过吗?”
“没商量。”班长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是不会说谎的。
这次测验由于我们班“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重考。当我把这个消息在班上宣布时,几个女孩哭了。
我或许是个失职的监考老师,重考时学校没再派我监考。考试结果
。
领导要我介绍经验。我怎么说呢?说实在的,我只是在下大雨时让孩子们去抢回了他们的豆芽菜,他们说要为我争气,要好好学语文。这是学习委员告诉我的,这也是经验吗?
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 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文中说:“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福的孩子”,你认为那位老师给予他们幸福了吗?请结合文中相关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根据上下文,推测这个班的重考结果,用恰当的语言,将倒数第三节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请将“力量”、“希望”、“生气”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第三小节你认为合适的对应横线上。文章结尾为什么还要写“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
课外阅读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炊烟是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提示:可以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
课内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己。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画线句①给你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②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 的语言美。
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节日的旧风俗正在逐步消失,你觉得可惜吗?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衡山路上的两个卖花少女
①我特别钟爱衡山路。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衡山路来漫步,抑或拍些照片装点我的摄影簿。衡山路是从“上海西南的一颗明珠”——徐家汇开始,到淮海中路结束的,所以说衡山路等于连接着上海两个最繁华又最高档的商业区。一些有钱又悠闲的上海女子,往往逛了徐家汇的东方商厦、港汇广场、太平洋百货等著名商场后,就到衡山路漫步休息,最后再逛完淮海中路。大部分有文化层次的外地游客,则往往先到徐家汇看看徐光启的墓,因为上海人徐光启不仅是个科学家,还当过一代宰相,他的墓地就在徐家汇南边;再去游览一下徐家汇天主堂,因为它是上海保存至今最老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然后再到衡山路漫步。我呢,去过徐家汇天主堂,也看过徐光启的墓,但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却是衡山路。
②这天,我是到衡山路去拍夜景的。
③我正在领馆广场前物色着镜头,突然身后传来清脆甜蜜的叫卖声:“先生,买枝花吧?”我回头一看,是两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正笑吟吟地看着我。她们一手抱着一捆玫瑰,一手将其中的一枝玫瑰递到我的面前。两位少女都长得很清秀,穿得也很清纯得体,头上却滑稽地戴着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才喜欢戴的鲜花头饰。她们起劲地向我推销着玫瑰:“你看,多新鲜的玫瑰,买一枝吧?”“不。”我笑笑,举了举手里的照相机,歉意地摇摇头说,“我是来拍照的。”
④她们也不勉强,笑了笑,又叫卖着转向了别处。她们一会儿在咖啡馆门口等候顾客,一会儿又穿梭在露天酒吧。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她们就像两簇游动的鲜花,把衡山路的夜色点缀得更加迷人。我突然有点后悔起来:为什么不拍拍她们呢?也许这是一张更有意思的照片呢!可这时,那两个卖花少女已经消失在夜里……
⑤于是我又开始拍我的夜景——
⑥我拍了挂满盆花的围墙,拍了路边的油画长廊,拍了浪漫雅致的露天酒吧,拍了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餐厅……
⑦正当我拍完豪华温馨的“星期五餐厅”的时候,突然发现坐在豪华餐厅里喝着饮料的两个少女竟是那么脸熟;再仔细一看,天哪,那两个悠悠喝着饮料的少女就是刚才向我推销玫瑰的卖花女,头上依然滑稽地戴着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才喜欢戴的鲜花头饰。
⑧这一发现,顿时就使我兴奋起来。我连忙走进去跟她们攀谈起来:“你们怎么像小孩似地戴着鲜花头饰?”“这样不是更加引人注目吗?”“你们的玫瑰花卖完了?”“卖完了”。“赚了多少钱?”“我赚了一百多。”“我赚了八十多”。两个少女争先恐后地向我报告着卖花的成果,就像学生向他们的老师报告自己的优秀成绩。我朝她们各自的桌面看了看,她们各点了一杯咖啡、一份冰淇淋和一些吃食。算一算价钱,按照“星期五餐厅”的高档收费,我估计,她们今天的卖花所得,已经所剩无几。
⑨我疑惑了,我问:“从报上获悉,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有个女中学生,靠课余卖花支撑起了一个发生了不幸而生活艰难的家。你们到衡山路卖花,难道也是为了贴补家用?……”“才不是呢!”那两个少女没听我说完就“咯咯咯”笑起来。也许是怕我误解了她们的卖花动机,笑完,她们竟tāotāo不绝地叙述起来:“卖花的目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纯粹是为了赚钱,而我们不是。我们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我们觉得衡山路很有味道,喜欢到这里来看看。但光是看看似乎缺少点深度,能够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才有意思呢?所以我们选择了卖花。我们到文化广场鲜花市场低价批发了一些玫瑰,然后到衡山路来高价出售,觉得非常有劲。我们一边卖花一边游览衡山路,赚了钱还可以找个有情调的地方消费消费。你看,这不是一举几得吗?” 她们说完,一口喝完咖啡,买单;然后出门拦了一辆出租车,潇洒地扬手而去……
⑩衡山路的夜景朦朦胧胧,神秘而迷人。看着出租车威风地远去,我不禁思绪万千: 现今的中学生真不简单,卖花还卖出了这么多名堂!但是不管怎么说,她们的出现,确实使神秘而迷人的衡山路变得愈加幽雅温馨,愈加美丽可人!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otāo不绝 ______________第④段至第⑩段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疑惑→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方法,表达效果。
第⑩段“这么多名堂”具体指(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对第⑩段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两个唱的很清秀,穿得也很清纯的卖花少女与美丽的衡山路相得益彰。 |
B.两个重点中学学生的青春活泼、热情开朗衬托了衡山路的神秘迷人。 |
C.两个中学生对生活有独特的理解,并用行动参与其中让衡山路更有味道。 |
D.哼上路的异国情调、神秘迷人让原本就清秀的两个少女更加美丽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