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食[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 ①中,前之却之 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 篙 ,其半在水,视之 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与地,日 为一线
②不 得借光
③以 是以无光也
④ 犹夫水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
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 图,解说
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尝射于家圃( ) (2) 无他, 惟手熟尔( )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
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按照原文将横线上所缺的句子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⑴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
⑶征于色,发于声 征: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短文先论述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
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其母方织方: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
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神龙初,遁还()(2)数宴见()
(3)白尝侍帝()(4)益骜放不自修()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2)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读了这则短文,结合你平时的积累,说说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②其深;王者不却⑦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④,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⑤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⑥而赍⑦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节选自《谏逐客书》 秦 李斯)
【注释】:①让:辞,拒。 ②就:成就。 ③却:拒绝,抛弃 ④充美:丰富充足 。
⑤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 ⑥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
⑦赍(jī):给予,赠送。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兵 ②故
③所以④此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今逐客以资敌国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以其境过清 | 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文中划线的句子已经被译成现代汉语,请你模仿上下文句式,把它改写成文言文。
节选的这段话阐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