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②其深;王者不却⑦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④,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⑤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⑥而赍⑦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节选自《谏逐客书》 秦 李斯)
【注释】:①让:辞,拒。 ②就:成就。 ③却:拒绝,抛弃 ④充美:丰富充足 。
⑤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 ⑥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
⑦赍(jī):给予,赠送。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兵 ②故
③所以 ④此 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今逐客以资敌国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以其境过清 | 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文中划线的句子已经被译成现代汉语,请你模仿上下文句式,把它改写成文言文。
节选的这段话阐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往之女家
②与民由之
(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
鹏之徙于南冥也 |
B.以顺为正者 |
不以物喜 |
C.一怒而诸侯惧 |
窥镜而自视 |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惧有伏焉 |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
致远: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励精: |
③悲守穷庐 |
穷庐: |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
习: |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
皆以美于徐公 |
B.险躁则不能治性 |
至则无可用 |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
二虫尽为所吞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诗歌赏析。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 |
|
②天子且至 |
|
③曩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乙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彘:猪。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 (不少于6个字),曾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 。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举: |
|
②人恒过 |
过: |
|
③衡于虑 |
衡: |
|
④而后喻 |
喻: |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