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举: |
|
②人恒过 |
过: |
|
③衡于虑 |
衡: |
|
④而后喻 |
喻: |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伯夷颂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①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人之是非(回头看) | B.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深厚) |
C.乃独以为不可(偏偏) | D.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没有)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C.抱祭器而去之夫环而攻之 |
D.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②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本文作者高度称颂伯夷的“适义”、“信道”;也有人认为,伯夷是一个对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人,韩愈“颂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赵襄主学御①于王于期②,俄而与于期逐③,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④,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⑥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⑦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⑧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节选自《墨子•公输》)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公输》词汇积累卡卡片编号:01 |
|||
类别 |
语 句 |
词语 |
意思 |
实词 |
舍其文轩 |
文轩 |
|
古今异义 |
荆之地方五千里 |
地方 |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今有人于此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B.①王吏之攻宋也②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C.①邻有短褐而欲窃之②出淤泥而不染 |
D.①此为何若人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劝服楚王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①。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②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③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④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1)余得罪迁高安()(2)渡桥而东()
(3)汇为大车轮()(4)穷水之变()下列加线字与“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中“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B.受地于先王 |
C.皆以美于徐公。 |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这次游山的时间、地点和机缘,叙事简洁。 |
B.文章层次井然:先写栖贤谷,后写栖贤寺。写谷先写水,后写石;写寺,先写位置,再写寺内僧堂。 |
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且与三峡作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
D.“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这几句从形和色两方面描绘“杉松竹箭”,使景色鲜明突出。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翻译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甲文表现了周敦颐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品质。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用_______ 、 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