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1)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立捕治之:
②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③御史以闻:
④明年卒: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幼学执敏置诸狱。
②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及长,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节选自《三国志》)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 B.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
C.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 D.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哀:____________诣:_____________说说“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这句话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邴原经过书舍为何痛哭。
邴原将孙崧的推荐信藏于家中,孤身前往寻师求学,你如何看待他这一行为。
文言文阅读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唐·房玄龄《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苻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路人为逐禽之:战胜 | B.乃俱送之:于是,就 |
C.可二人并走:跑 | D.盖因贼若善走:善于,擅长 |
对于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老妇是谁,于是把她和路人都送回家了。 |
B.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路人是谁,于是把他们都送走了。 |
C.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
D.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老妇先送回家。 |
对于这则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苻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找出了真正的强盗,智慧过人。 |
B.苻融为了查明真相,让强盗和路人赛跑,跑得快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强盗。 |
C.真正的强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无力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 |
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 服飞(4)饰名姝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朱家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① 其能,歆②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③,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④。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⑤季布将军⑥之阸⑦,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史记·游侠列传》)
【注释】①伐:夸耀。②歆:为……而欣喜。③振人不赡:救济生活不富足的人。④軥(qú)牛:挽轭的小牛。⑤阴脱:暗地里逃脱。⑥季布将军:曾效力于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悬赏缉拿。⑦阸:(è)困厄。下列选项中,各组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朱家用侠闻 /臣未尝闻也(《唐雎不辱使命》) |
B.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莫不延颈愿交焉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
D.乘不过軥牛 /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专趋人之急
A.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
C.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的原因是什么?并在原文中找出“唯恐见之”的一个具体例子。(都用原文作答)
原因:
例子:请概括归纳一下朱家身上体现出来的“侠”的特点。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遽契其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翻译下列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