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吏苛刻__________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之艰难__________⑷可粗衣几件__________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⑵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甲][乙]两文都有写主人公对后代的要求, [甲]文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而[乙]文侧重对儿辈在__________方面要求是__________。
[乙]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若你要向别人推荐,能说出其中蕴藏的含义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 )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②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③,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啻(chì )只,仅。②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③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解释划线的词
(1)以为且己也 (   ) (2)习其声 (  )
(3)驴不胜怒,之 (   )  (4)然虎之食人不见 (   )
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B.驴不胜怒,蹄之
C.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D.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翻译句子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天大雨()(2)楚人之()
下面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屯长②天下唱
B.①辍耕垄上②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①扶苏数谏故②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①陈胜、吴广谋曰②当立者公子扶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陈胜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注】①赵高:秦太监,后篡权为二世丞相。②设验:拿一件事做实验。③二世:秦二世。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高欲乱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B.持鹿献二世所欲有甚生者
C.言马以阿顺赵高以为死
D.高因阴中诸言鹿者法扶苏数谏故

赵高专横跋扈、指鹿为马,大臣们众生百态,请结合选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大臣们的反应(填写选文原句)
大臣们的特点

胆怯、逃避矛盾,助纣为虐
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