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丁、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⑪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⑫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⑬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⑭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⑮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⑯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⑰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⑱“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⑲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 梅绍武译,有删改)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⑪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
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无精打采→。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
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
”;就像范仲淹,胸怀“,”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在第④段的空白处填上古诗文名句,引用他们的诗文名句是为了论证什么?
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C.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
D.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
D.选文中“一般”“绝大部分”“大多”等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种 爱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⑽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⑾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⑿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⒀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⒁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⒂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作者丁立梅,文章略有改动)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种爱”的理解。
文章第⑧段画线语句属于 描写,有何表达作用?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从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B.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改句: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请说说文章结尾第⒂段的作用。
读完文章,我们会由文中的陈家老四联想到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曾富有,却成为这个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请结合文意,以“你,一个普通的拉车人,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内心感受。(60字左右)
你 |
, |
一 |
个 |
普 |
通 |
的 |
拉 |
车 |
人 |
, |
却 |
||||||||
6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