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象记

[明]林璐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  

②会明亡  

③候已竟去  

④守土者异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的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父焉异:     ②不能前时之闻。  称:       
③未识书具。尝: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      
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翻译: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               
课题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而伤?
你认为方仲永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阅读《为学》,完成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吾资之昏,不人也。逮:     ②西蜀之南海去:    
③蜀之有二僧鄙:     ④子何而往!恃: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④山岚色之妙设: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负势竞,互相轩邈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
B.①猿则百叫无 .②月景尤为清
C.①夹岸高山,生寒树②在朝日始出 .
D.①梅花寒所勒 ②歌吹风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奎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所欲有甚生者——(2)故患有所不也——
(3)能改心以事宋者皇上——(4)天祥泫然出——
翻译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注】①惜赦:吝惜赦免。②周旋:泛指应酬交际。③启:陈述。④悉:详尽、详细。⑤及:涉及。⑥宥(yǒu):宽恕、赦免。
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1) 论其赏 :       (2)费祎为政: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何益于治乎?
概括【甲】段选文的内容。(2分)
【甲】【乙】两段选文写治国策略,但内容各不相同。两文的治国主张分别沙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