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
②心旷神怡
③悉成明霞
④得踏危石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B.而或长烟一空 |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C.不以物喜 |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悠然有遗世之想 |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而欲笞之(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承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使外将兵 |
D.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则无法家拂士 |
C.行道之人弗受/子墨子闻之 |
D.为宫室之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
B.第二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 |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
把第Ⅰ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郑人买履》)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④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④槁(gǎo):枯死。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其足(量、量长短 ) |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寡妇 ) |
C.及反(同“返”,返回 ) | D.非徒无益(好处)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置之其坐
A.反归取之 | B.至之市 |
C.昂首观之 | D.其子往视之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所说的人和事都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构的,文章虽然篇幅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B.“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这是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C.乙文中作者认为揠苗助长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要提出来进行讽刺。 |
D.《揠苗助长》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万物应当顺其自然,不能做那种投机取巧的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