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  

②心旷神怡  

③悉成明霞  

④得踏危石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文字,完成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①秦王不②俟其欣,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寡人②潭中鱼可百
D.①愿终守②愿借子杀

下面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轻视我,这难道不是违抗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下面对文章写作方面的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安排了安陵君和唐雎之间的衬托,前者衬托后者。
B.把唐雎和秦王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C.人物对话极富外交色彩,人物说话语气突出,神态描绘形象逼真。
D.选文通过衬托和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了秦王的胆小怕死;写唐雎的“挺剑而起”,表明了唐雎不怕牺牲的精神。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 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好像,犹如。⑤奚:怎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孔子为人何如()⑵简子不() ⑶终业而之()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翻译句子。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焉()⑵小惠未()
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见。入据陈 B.再而衰,而竭人行,必有我师焉
C.肉食者之为人而不忠乎 D.何君为长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血肉饱满,奕奕动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曹刿身上汲取些什么?

阅读下文
吴起之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疽①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疽(jū) 一种毒疮。②踵(zhǒng):脚后跟。
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吴起之将( ) (2)卒有疽者( )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用原文句子回答)。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

阅读下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
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
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
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