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 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好像,犹如。⑤奚:怎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孔子为人何如(   )  ⑵简子不(   ) ⑶终业而之(   )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翻译句子。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相同的一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久之,目似瞑。
D.其人已心怪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公其人已心之惟胡饼中间少许其人愧甚而退
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敕(chì):皇帝的命令。③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④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魏文帝之闻:听说
B.其父钟繇曰语:话语
C.可二子来令:叫
D.毓曰对:回答

选择与“魏文帝闻之”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楚王闻之 B.子将安之
C.人问之 D.母甚异之

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面何以汗?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 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孤不度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也高可二黍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先主曰:“!”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2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4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4 分)
a、恢弘志士之气() b、引喻失()
c、王之甚矣 () d、时时而进()
下列各句中的“于”和“皆以美于徐公”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翻译。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
诸葛亮和邹忌表达自己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尔而与之()(2)是亦不可以乎()
(3)行乱其所为()(4)困于心,于虑()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