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日光下澈 澈:穿透 |
B. |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
C. |
沙鸥翔集 集:聚集 |
D. |
居庙堂之高 庙堂:朝廷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记之而去 何陋之有 |
B. |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
C. |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
D. |
隶而从者 学而不思则罔 |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B. |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C.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
D. |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E.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F. |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
G.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H. |
译文: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
(4)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 |
B. |
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 |
C. |
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
D. |
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节选自《史记·赵氏孤儿》)下列句中的“之”与“唯君图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 |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晋景公生病,经占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 |
B.韩厥就把赵氏孤儿还在世的实情告诉了景公后,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
C.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将军们见到赵氏孤儿后,立刻答应帮助立赵氏的后代。 |
D.程婴、赵武在将军们的帮助下,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事先君文侯事:_________②国人哀之哀:________
③韩厥具以实告具:_________④微君之疾微: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灌诣军门谒见()(2)寻命筑城泰州()(3)百姓咸赖()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牒为械以丛草为林 | B.胡不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 | D.胡不见我于王才美不外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各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所宝者异也( )(2)王数封我矣( )
(3)必无受利地( ) (4)其知弥精(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
B.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峨冠而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
C.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 |
D.其所取弥粗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C.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邹忌采用了的方式。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乙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