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慈详和蔼的母亲,把①___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不经心地游过,②___,闪烁起无数(耀眼/炫耀)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蹦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深邃/深刻)而悠远;③___.无疑,青峰湖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漪(yī) |
广袤 |
慈详和蔼 |
B. 折(shé) |
吹拂 |
清澈透明 |
C. 烁(shuò) |
悠闲 |
慢不经心 |
D. 眸(móu) |
幽静 |
不矫不饰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簇拥 |
炫耀 |
深邃 |
B.倒映 |
耀眼 |
深邃 |
C.倒映 |
炫耀 |
深刻 |
D.簇拥 |
耀眼 |
深刻 |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
B.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
C.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
D.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
阅读《性格古怪的“淘气包”:东北冷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性格古怪的“淘气包”:东北冷涡
①春季北方的沙尘天气、7月华北的暴雨、8月东北夏季的低温,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天气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指挥官”——东北冷涡。东北冷涡是个什么“涡”?它的“脾气性格”如何?它又是如何“指挥”上述那些天气现象的?除了“调皮捣蛋”——引发沙尘、暴雨、低温,它还做了哪些“好人好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像个电风扇?
②东北冷涡中的“东北”说的是其位置:北纬40~50度,东经110~125度:“冷”指的是存在于对流层中、上层(距离地面5000米左右)的冷性气柱,它是一个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涡”指的是逆时针旋转形成的低涡。东北冷涡中心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并且一边移动,一边“甩”出一股股冷空气,与当地的暖湿气流交汇就会产生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甚至出现温度骤降、白昼如夜等天气变化。
是个“慢性子”还爱“打架”?
③东北冷涡一年四季均可见,在夏季的活跃度最高。中国平均每年夏季有8个以上的东北冷涡造访,影响天数接近40天。可以说,没有东北冷涡的东北夏天,是不完整的。
④东北冷涡不光“调皮”,还很“磨人”。它是个“慢性子”,出现时,就如同一把巨伞,笼罩着某一地区,短则三五天,长则能“赖”十余天不走。例如2012年6月,东北冷涡一连21天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冷涡虽然“出生”在东北,但其影响绝不限于东北。它体型硕大,是夏季冷空气的重要源头。除了自己“淘气”,还爱和其他天气“打架”。例如2013年,东北冷涡与蒙古气旋、副热带高压发生严重“冲突”,使得吉林省暴雨频发、连日不绝。
⑤梅雨期和华南前汛期的降水量和东北冷涡这个“淘气包”也存在密切关系——在东北冷涡势力强大的年份,它能“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侵,与暖湿气流在梅雨区“交战”,导致梅雨量偏多,而东北冷涡弱年梅雨量则偏少。
东北冷涡是个“坏小孩”吗?
⑥东北冷涡带来了这么多灾害,那它是个“坏小孩”吗?当然不是!它带来的降雨能滋润土地,它的多变能让天空蔚蓝如海。比如每年5月中旬,东北大地农作物播种后,到6月正是需水季节,东北冷涡能带来丰沛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⑦东北冷涡带来的连续降雨还能“洗刷”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东北冷涡虽然时而“淘气”,偶尔还会“打架闹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气系统。
(作者:崔国辉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减)
(1)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以上”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东北冷涡”虽不是个“坏小孩”,却是个“淘气包”,它会引发冰雹、沙尘暴、暴雨、低温等天气。对这些灾害性天气,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范?
阅读《青春永不褪色》,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永不褪色
①有人说:“世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如同生命终将逝去,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认为,世上只有青春是不朽的,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
②我之所以说青春不褪色,是因为我所说的青春不是指青春期,而是指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他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爱因斯坦年老时,却仍能跟孩子们天真的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0余岁高龄依旧精神的奋斗在手术台上,这样的他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③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呢?
④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有乐观开朗的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苦难常会在不经意间来临,就如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风雨,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是最完美的使命,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始终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的青春才不会受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影响,永远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⑤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学会忘记和铭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余,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你,最终只能古代的岛下席慕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光辉里,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既然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就不该在左岸与右岸中迷失。
⑥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更需要一份难得的沉稳,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不能只靠热血和激情,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美丽却无法保持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精神才能犹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⑦现在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全体国人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积极投入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⑧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才能永不褪色,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风华正茂。
(选文有改动)
(1)作者认为青春永不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
(3)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应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诗中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
② 只有多一分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4)第④段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烟花惊艳》,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它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那里理发。店里只剩下老板一人,他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③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④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⑤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⑥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⑦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忙说:“还是谢谢老板吧。”那女人哈哈一笑:“你们都是活雷锋!”
⑧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虽然对正月不剃头这种明星说法并不认同,但我还是感动的坐了下来。
⑨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⑩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⑪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选文有改动)
(1)“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店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⑤段写到显然她也看出了老板这一瞬间有所顾虑,老板那一瞬间可能有什么顾虑?
(3) 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 第⑧段中“我还是感动的坐了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② 在⑨⑩两段的划线句中,老板和女顾客都强调了,只需一小会儿功夫,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为什么说这家理发店很朴素,也很有底气的存在着?
(5)题目“烟花惊艳”有哪两层含义?
阅读《豆腐》,回答各题。
①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
②豆腐的发明就很有中国特色,人们大家都知道火药是道士在炼丹中发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也与道士炼丹有渊源。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成就了道家经典之一,淮南子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
③豆腐的口味也含有中国特色,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豆腐和各地口味相结合,变身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贫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达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国特色。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食以养德”。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遵循“耻于味欲,安于俭食”的思想,简约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清朝胡济苍有一首题为《豆腐》的诗,其中后两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在这两句诗中,他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给了古代清正儒学知识很多启示。
⑥简简单单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种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特色。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 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 )
② 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 )
(3)第3段加点词“主角”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第5段中写到,他是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胡济苍由豆腐的什么表现特点,悟出了怎样的深意?
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
B. |
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
C. |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
D. |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
(3)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