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记叙性文章阅读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拿出一个古匣,取出两本书,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济世教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①  →藏书被烧→②  →③  →原书出土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列个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 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 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 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 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 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 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 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

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 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 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 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 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 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 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 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 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 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 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 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选文有删改)

(1)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出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

(3)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 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列各 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 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 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

(3)第2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网络文学

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

②据统计,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如此高光表现,自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跑马圈地。

③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而有专家的表述更为精辟: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④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布局,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

⑤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近几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等几乎所有热播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

⑥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⑦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2016年,一个名为“武侠世界”(www.wuxiaworld.com)的网站开始走入媒体视野。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虽然诞生仅两年,却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并进一步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

⑧据了解,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向订阅用户收取每千字2﹣5分钱,网站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也就是说,更新是第一生产力。这就导致了作品越写越长,100万字往往只是起步,一部叫《武神空间》的作品一共写了4178章,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字,《从零开始》从2005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完本,一共写了11年,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⑨有专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的确让网络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但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值得深思,同时,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于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促成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B.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是停留在网上,而是走出国门,影响海外年轻人。

C.许多网络文学网站的作品刚发表时提供用户免费阅读,当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订阅用户则需支付费用才能继续阅读

D.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让网络文学实现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

(2)结合选文③④⑤三段文字简要分析,为什么“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选文第⑧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说“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你认为网络文学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影响?请从利弊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1)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音概括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

(3)选文中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

(4)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居中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Ⅰ.我走的地方不少,则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Ⅱ.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5)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烙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数百品种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

老菊头虽爱菊,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决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一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绿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虽然窜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1)小说一开始不写老菊头对菊花的痴心,而是介绍“绿荷”,结合全文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按要求填空。

①“绿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  

②“绿荷”是作者的  的主要凭借。

③“绿荷”是小说  的依托。

(2)小说中画横线的第4自然段写菊老头的屋里屋外,通过典型的  来刻画其菊痴的形象。

(3)小说中画横线的第6自然段用四个“必”字,写出了老菊头怎样的心理?四个“必”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①怎样的心理:

②表达效果:

(4)小说结尾说“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这一结尾和前文中“绿荷”的茁壮美丽形成强烈的  ,含蓄地提示了正是老菊头偏执的喜爱、狭隘的占有,才导致了绿荷绝种这样的悲剧,引发出人们对  的思考。

(5)对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菊成痴,近乎病态  B.自私保守,心胸狭隘

C.疑心太重,不信他人。 D.摔跤卧床,绿菊绝种

(6)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

仿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人,爱的如痴如醉,小说以菊花象征老菊头,表现了他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B.小说开头两段写菊花,而后由菊引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C.老菊头侄女的男友曾经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但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的老菊头家中,但其想得到“绿荷”目的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D.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老菊头是“绿荷”正宗传人。

E.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多方面概述了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片段刻画人物,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丰满,作品意蕴丰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