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5月26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所谓大数据就是指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通过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的原理去伪存真而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有用信息经过云计算,可成为指导有关部门决策的依据。许多人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你今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都可以叫做数据,所有人的这些数据集合在一起,统称为"大数据"。
【材料三】有了大数据,商家可以据此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费记录,预测需求、定位消费人群、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如网络订餐平台会根据以往的消费记录,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健康大数据会根据 医 保、就诊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当地人群疾病特点、就医习惯等,对每位参保居民进行健康"画像","算"出其适合的就诊行为。
【材料四】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机构,都有可能获取您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落到网络黑客的手中,给你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比如说,我们在无人超市里留下了购物记录,在手机里存着很多个人隐私,在医院里留下了诊断和治疗记录,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泄露而成为网络黑客的"金矿"。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所谓大数据就是所有信息资源的统称,你每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这些都可以叫做大数据。
C.大数据省去了商家市场的繁琐过程,通过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商家可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D.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随时都可能落入网络黑客手中,这就提醒我们,个人隐私保护尤其重要。
(2)【材料三】中画线句举 和 的例子,其作用是 。
谁惯坏了“韩星”
①“这世上,大概只有韩国明星的要求最让人匪夷所思。”前晚,一封搜狐一线员工所写的“陈情表”一一枚举了金秀贤日前来京宣传的苛刻要求:
②携带15人团队来京,包括化妆师、保镖、经纪人、翻译等,并要求主办方另安排20名贴身保镖,且乘坐的航班必须是韩国航空公司的,进出机场一定要走贵宾通道。金秀贤和团队要2个行政套房,12个标准间,虽然他们根本住不了那么多,但担心有粉丝开房在同一层,就要占足酒店一层。且指定了十种饮料要每日更新。所有车辆每次都备好冰水;金秀贤用车随时需要准备口香糖、湿巾纸、餐纸、水、吸管。且艺人的车辆都需要贴两层黑膜,确保在外面看不见。禁止包括主办方的摄影和摄像,所有的合影、拍摄都必须是金秀贤团队的人,照片和视频要确认后才可以给主办方。
③金秀贤前往日本举办粉丝见面会时,不但给粉丝签名,还接受粉丝提问,甚至接受媒体采访,完全比不了在中国的大排场。而在韩国,金秀贤更与其他艺人一样,几乎没有特殊优待。到底是谁惯坏了韩星,让他们一到中国排场就变大?
④据知情人爆料,韩星来中国的大排场,有很多条件都不是韩方提出来的,中国方面的娱乐操盘手们互相竞争形成了很多对韩星的“特殊待遇”。“韩星爆红之后,中国很多主办方都想方设法地邀请他们前来,甚至会无下限地答应韩星的任何要求,如出场费、接待规格、保镖数量等。其实他们在其他国家活动时,的确没这么夸张。韩星自然会挑选待遇最好的,这是市场规律。”
⑤就好像自“星星”走红后,有超过20家的中国电视台向金秀贤发出邀请,并且一个比一个开价高。后来他高价为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助阵,当天来回中国没有任何媒体专访,就轻松赚走数百万元人民币,主办方甚至还配备了三种语言的同传。“之所以主办方会这么铺张请明星,当然是因为节目请来韩星能获得极大关注度,自然会贡献收视率。而收视率受到广告商青睐,说远一点,广告商也因为品牌认知度提高得到了收益。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粉丝们为这次活动买单。”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论点。
第②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①季节性气温变化是动物迁徙的原因之一。根据食物可用程度进行的迁移活动,常常取决于季节性的气温变化。比如,当冬季来临,许多鸟类的食物――昆虫突然消失时,食虫鸟就会开始飞向气候更温暖的地方,以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而随着小型啮齿动物和鸟类越来越少,像北美红尾隼这样的食肉鸟,就不得不飞向墨西哥或墨西哥湾沿海地带。同样,当冬季到来,北方地区各大小河流冰封后,以鱼和水生植物为食的动物不得不迁往南方。
②像美洲野牛、羚羊之类的食草哺乳动物,大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一个地区的牧草,很快就被它们吃光。如果是在夏季,草会很快再长出来。在草重新冒出来之前,食草动物常常会漫游到附近不远的地方,寻找新草地。当草再次覆盖大地时,它们就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牧草地。但是,如果是在冬季,草吃光后,就不会再长出来,这就迫使动物们旅行到更远的地方,以寻找新的食物资源。直到春季来临,大地复苏时,它们才再次返回到它们以前的食源地。
③动物迁徙的另一个原因,是找到一个相对安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生儿育女。绿龟就是一种因生殖原因而迁徙的动物。当产卵季节来临时,雌绿龟就会离开它们的栖息地――巴西沿岸,游到2000公里之外的阿森松岛,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爬到海岸上,在松软的沙滩上挖一个浅坑,将卵产在里面。在生殖任务完成后,绿龟将返回巴西海岸。
④淡水鳗主要栖息于北美和英国的河流里,但为了生殖后代,它们沿着古老的迁徙路线,从大西洋两岸,一直游向百慕大和波多黎哥之间的马尾藻海,并在这里完成生殖任务。之后,它们再游回到原来的大陆河流。幼鳗出生后,需要1到2年的时间,才能抵达美洲沿岸,而要游回到英国的河流里,更需要花3年的时间。淡水鳗在咸水和淡水之间的这种转换活动,涉及到一个迁徙适应性问题,即肾功能的生理转换。如果没有这种适应转换,淡水鳗就不可能在不伤及身体的情况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说说第④自然段加点的一组词语“如果”“就”有何作用?
舒心草(节选)
张丽钧
①案头的山水盆景中生出了一株小草,茎如丝,叶如珠,绿如翠,煞是夺人眼目。
②总有人指着这草问起它的芳名,我一片茫然,却不甘心,遂应道:舒心草。
③自打给这小草赐名为“舒心”,每每看它,心竟果真舒泰起来。这襟袖之间是山水,只是个象征性的玩意,是游不得的。若说游,倒是每日里它在游我——游我含泪含笑的目光,游我亦悲亦欣的情怀。那石,不是有吸吮功能的“上水石”,嶙峋丑陋,遍体孔洞。拙劣的匠人在上面安了个蓝色琉璃小亭子,又植了一株文竹。但不久,小亭子即因碍眼被我断然毁弃;文竹呢,三涝两旱的,很快也就枯死了。就在我以为我的山注定作别了所有风景的时候,它自己竞孕育出了一株灵异的小草!
④这株草,可真没有枉担“舒心”的美名。它自己舒心,也令观者舒心。
⑤它长在半山腰,那里有个孔洞,大概里面藏了一星儿土吧,这就足够它立命了;它那么皮实,水浇得勤了懒了它都不在乎,有时我一连几天忘了给它水喝,歉疚地提了喷壶去看它时,发现它非但没有枯萎,还在顶端冒出了一芽新绿;最初它仅有一根柔弱的茎,宛如一条绿丝线,打几个丁点儿的结,可怜兮兮地在山体上垂挂着,后来,它几乎是遵循了某种类学原则,陆陆续续地抽抢出一线线嫩绿,并在那嫩绿上精心点缀一串米粒大小的叶片,几行玲珑的美诗就那样参差着,押着惬意的韵脚,精妙地注释着生命。
⑥我的心常常被它俘获,目光久久地给它粘住。这小小的草,它是担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么?它要为我滤掉一些东西,生命的负累太重,连呼吸都仿佛注了铅,与这株轻灵的小草对视时,我为自己的沉重而羞愧,学着它的样子,我也要删繁就简地打理自己的欲望,以期让我的心能坦然地面对它的素心;我的生命之树上长满了青翠的叶片,可它们是多么容易飘落啊!一件沮丧的事能让它飘落,一句辜负的话能让它飘落,甚至一点点的曲解,一丝丝的误读,都可以让它悚然心惊,生命的叹息那样真切,爱的叶子瞬间失了颜色,悲呜着扑向泥土……我的舒心草怎么就那么从容淡定呢?似乎从来就没什么窝心的事发生在它身上——阳光爱抚它时,它舒心;阳光背弃它时,它也舒心。我怀疑它心中是不是揣着一颗隐匿的小太阳,自己照耀自己,自己温暖自己,不怨艾,不忧戚,在这被别的植物厌弃的地方意兴盎然地活出自己的一种精气神。
⑦总觉得自己是个颇有“植物缘”的人。去了一趟景忠山,痴痴地爱上了那里的松树,并激动不已地给它们取名为“帅松”;去了一趟空中草原,傻傻地爱上了那里的一种淡紫色小花,并一厢情愿地在心里唤它们为“女儿花”。喜欢对草木说话。那年春天,就亲切地对凤凰山公园里的一树碧桃说:“喂,宝贝,你怎么开得这么好哇?” 吓坏了打太极拳的一位老太太……
⑧我特别能被植物有效抚慰。就说眼前这株草,入眼不入心的观者太多了,可我,偏偏就把它爱出了心痛的感觉。伫立于世间最“迷你”的绿瀑前,耳畔常响起郑板桥的两句妙语——“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你看,那“新生竹”何尝不是郑板桥眼中的“舒心竹”呢?
⑨爱植物的人,心中永远没有冬天。作者写舒心草“自己舒心,也令观者舒心”从文章看两种“舒心”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描写的“那石”、“小亭子”和“文竹”有什么特点?描写它们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它几乎是遵循了某种美学原则,陆陆续续地抽捻出一线线嫩绿”句中的“抽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章末段的“爱植物的人,心中永远没有冬天”,句中“植物”改为“舒心草”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青年人的阅读(节选)
余秋雨
①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②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③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④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聚焦“PM2.5”
汪韬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其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此时最好不要锻炼,锻炼时间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文章开头从被文人墨客吟诵赞美的雾写起,有什么作用?
第④小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