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山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
全诗以为线索,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
2. |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 答: |
3. |
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1);(2)。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第1~3题。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2. |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
3. |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