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②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
﹣﹣《孟子》
[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之曰(谨慎)
B.与民由之(遵从)
C.不羞污君(以……为羞)
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之谓大丈夫。
②柳下惠不羞污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
语段阅读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
砾()壑()怡()庞()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与台齐:观之正浓:盖一癞蛤蟆:鞭数十: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
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____________。
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
找出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螳螂的句子。
概括故事内容,把它作为本文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分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秋毫:_______私拟:_______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阅读(6分,每题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 B.会天大雨(集会,开会)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 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佣者笑而应曰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B.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乃立为王 |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
D.辍耕之垄上楚人怜之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 ) ②乐生送死 (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④名其亭( ) 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年又最高 | B.水落而石出 | C.朝而往 | D.而吾蛇尚存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 生 不 见 外 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