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 ①而揶揄 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叩石垦壤 |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B.年 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C.跳往助 之 |
旁睨而揶揄 之 |
D.杂然相 许 |
陷入尺 许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
B. 始一反焉(始:开始) |
C.观者如 堵(堵:墙) |
D.老人鼓腹 纵之(纵:放开)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
为兵家必争之地。
(1)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③,以就懿 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见往事耳(了解)
B.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 日知其所亡(每天)
D. 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 ①胡贼攻郡 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 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不
②不忍 委之
③友人 语巨伯曰
④子可 去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
【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