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中考湖南株洲卷)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鸟争来            ②其后如此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4.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觥筹交错交错:
⑵非丝非竹竹:
⑶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佳木秀而繁阴
翻译: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
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
(3)忠之属也(▲)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比较下列两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②,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③,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④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鄙:边境。③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④侍御:侍从妃子。⑤谄谀:奉承拍马。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 今齐地方千里()(4) 是以至此()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时时而间进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被服以立 D.内外不闻吾过

军士吏被甲闻寡人之耳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弊”的?

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 ,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 ()④他日补缀旧纸()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因出涕,左右感动。(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比较“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

(2)《赵普》一文表现的中心是。材料中体现这一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选文和材料后,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桓侯故使人问之
使人索扁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从全文看,桓侯的固执己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