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   (2)或二者之为   (3)众客·之如响   (4)中·有献鱼雁者
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值:
(2)以彰其咎彰: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
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4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呜呼!其真无马邪
C.燕、赵、韩、魏闻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D.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014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后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A.《伤仲永》 B.《木兰诗》
C.《邹忌讽齐王纳谏》 D.《出师表》

【2014中考北京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
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 ___________感悟:________

【2014中考安徽卷】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香远益清益: (4)亭亭净植:
(5)宜乎众矣宜:
翻译下列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