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⑴以头抢地耳 ⑵休祲降于天 ⑶长跪而谢之 ⑷寡人谕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天子之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怎么回应的?结果如何?
课外文言文阅读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至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 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 曰:“为王视齐寇,不意齐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向之先视齐寇者,皆以‘ 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 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 大喜。左右皆曰:“向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使()意()患()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结合选文说说宋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奔()戾( ) 柯(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结合原文说说文中水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意思。(4)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③濯清涟而不妖③花之隐逸者也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意思。(4)
①咸:②邑人:
③绝境:④无论:翻译句子。(4)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解释下列划线字:
A.或依林木之下( ) | B.暗则缚麻蒿自照,( ) |
C.负笈从师( ) |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常以净衣易之。 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