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俶尔远逝               
(2)岸势犬牙差互                  
(3)心窃            
(4)见竹数千株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昨/游江上 D.四面竹/树环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                                                                      
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游为墓间之事②乃,舍市傍③孟子长④成大儒之名
选出与“嬉游为墓间之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B.而忘操之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翻译下面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瓚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见其耳②由是往瓚③以为平原相④刘备见而
选出下列与“刘备见而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齐之习辞者也 B.中山靖王之后也 C.婴闻之 D.吾欲辱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2)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 B.令校长斩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处处志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秦 ( )②遂楚()
③欲自往()④太仆走汉(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误认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马几何时矣?”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诣丞相府归马。
【注释】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子马几何时矣曰:“月余日矣。”
非公马诣丞相府归马
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

A.茂问之曰 B.解以与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故时有物外之趣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 (2) 祖其贪戏()
(3)诸小儿竞取而之() (4)遂焉()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杖击其头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 D.旬日子方皆尽,岁大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